440:怎么就火了呢(2/2)
周星星也笑着用带着粤语口音的英语说:“多谢,布朗先生。大家合作愉快。”
布朗将他们引荐给正在走过来的罗伯特·谢伊和迈克尔·林恩。
“王先生,久仰大名。”谢伊主动伸出手,目光锐利地打量着王盛,带着一丝好奇与欣赏,“《功夫足球》是一部令人惊喜的电影。你和周创造了一个奇迹。”
“谢伊先生过奖了。”王盛与之握手,应对自如,“是新线的眼光和魄力,让这个奇迹得以在北美发生。能与新线这样的伙伴合作,是我们的荣幸。”
迈克尔·林恩的握手则更为务实:“王先生,9237万美元,这是一个足以写入教科书的数据。它证明了我们合作模式的可行性。”
“这仅仅是个开始,林恩先生。”王盛自信地回应,“我相信,基于相互信任和共同愿景,我们还能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简短的寒暄后,媒体采访环节正式开始。
王盛、周星星、凯文·布朗以及新线的首席营销官一起站到了背景板前,接受媒体的集中提问。
记者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成功秘诀:《功夫足球》为何能打破外语片魔咒?
文化差异:如何克服东西方文化幽默的理解障碍?
未来合作:新线与盛影传媒是否有进一步计划?
凯文·布朗作为东道主率先发言,他高度赞扬了《功夫足球》的创意和品质,并着重强调了新线影业在识别国际市场潜力、进行精准本土化营销方面的专业能力。
“成功并非偶然,”布朗对着话筒,声音洪亮,“它源于对优秀内容的判断,以及将这种内容以恰当方式呈现给目标观众的执行力。
《功夫足球》的成功,是新线国际化战略的一次完美实践,值得我们为之庆祝和歌颂!”
轮到王盛时,他没有将功劳独揽,而是将成功归于多方合力:
“《功夫足球》的核心,是Stephen(周星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普通人梦想的真诚刻画。
这种情感是跨越文化和国界的。新线影业团队以其专业的市场洞察和发行策略,为这部电影插上了在北美洲翱翔的翅膀。
而盛影传媒的角色,或许是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桥梁。我们理解自己文化的精髓,也努力探寻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媒体,继续说道:“有人认为商业成功会稀释文化特性,但我相信,真正的文化自信,恰恰在于敢于让自己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看懂、并且喜爱。
《功夫足球》用笑声和热血做到了这一点。这不仅是票房的胜利,更是一种文化沟通的胜利。”
周星星的发言则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谦逊而略带幽默:“多谢新线,多谢王总。我就是个拍电影的,想讲好故事,让大家开心。没想到美国观众也这么喜欢,我好开心。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带更多好笑、有意思的电影给大家。”
他的朴实话语,引来了现场一阵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媒体提问环节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随后是更为自由的交流时间。王盛和周星星瞬间成为了宴会的焦点,不断有人上前攀谈,交换名片。
托比·艾默里奇对王盛正在后期制作中的《博物馆奇妙夜》表现出浓厚兴趣,询问了项目进展和成龙的参与情况。
一些独立制片人也试图探寻与盛影合作的可能性。
李晓冉则安静地跟在王盛身边。
听不懂,根本听不懂在讲什么……
李晓冉也没想到自己随随便便演的一部电影,竟在全球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
看样子,后续得好好学习下英语了……
王盛穿梭于人群之中,与各方人士应酬,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这场庆功宴,欢声笑语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商业逻辑和未来机遇的博弈。
新线希望通过庆祝《功夫足球》的成功,向业界展示其发掘国际项目的能力,并巩固与盛影这条“潜力股”的关系。
而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接受赞誉的时刻,更是进一步拓展好莱坞人脉、为盛影传媒未来国际化布局铺路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