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高招连连(1/2)
2002年7月17日,星期三。
《华夏电影报》、《京城青年报》等多家权威及主流都市报的文化娱乐版,不约而同地在醒目位置刊登了来自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简称“专资办”)的官方数据报告。
这是自2002年初院线制改革全面推进以来,依托新建成的全国影院计算机联网售票与数据统计系统,首次实现覆盖全国主要影院(不含少数未完成系统接入的偏远或老旧影院)的票房数据次日初步汇总,并于第三天向社会公众进行规范化发布。
报告清晰地列出了2002年7月15日(星期一)全国电影市场的核心数据:
全国统计范围内有效银幕数:2672块。
当日总票房(含所有上映影片):885万元。
而在单部影片的详细列表中,一个名字吸引了所有业内人士和影迷的目光:
《我左眼能看到鬼》(内地版)
上映首日:7月15日
统计排片占比:30%
统计首日票房:120万元!
这个数字,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120万!
在周一这样一个传统的票房低谷日,在一众好莱坞分账大片的环伺之下(《星球大战前传二》尚有余温,《冰川时代》正值热映),一部来自港岛、经过修改的“批片”,竟然在30%的排片率下,斩获了120万的票房!
单银幕产出高达约449元,上座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它的首日票房占比,高达当日总票房的13.56%!远远超出了其排片占比,这无疑证明了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极高的上座效率!
“嘶……这数据……”京城某家影视公司内,一位资深发行经理看着报纸,倒吸一口凉气,“一部批片,还是修改过的,周一能拿到120万?这王盛……真是点石成金?”
“排片30%,票房占比接近14%,这上座率太恐怖了!”魔都一家院线的排片经理立刻拿起电话,“喂?老李,咱们那边《左眼》昨天上座怎么样?……爆了?好几场都满?快!赶紧调整明后天的排片,把《左眼》的场次再提一提!对,尤其是晚黄金场!”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院线经理们最看重的就是实打实的上座率和单厅产出。
《我左眼能看到鬼》用首日惊艳的数据,向所有院线证明了一点:在王盛和盛影传媒的强大宣发加持下,这部主打温情、治愈的情感向影片,精准地抓住了暑期档里被好莱坞视觉轰炸之余、渴望情感慰藉的观众群体,尤其是年轻女性和情侣。
其独特的类型(都市奇幻情感)、扎实的剧本、张伯芝和刘清云的动人表演,以及那个被盛影传媒宣传为“更符合内地观众审美”的温情结局,形成了强大的口碑基础。
首日数据公布的当天下午,全国各地院线的排片调整指令便如雪片般飞出。
根据专资办后续几天的数据追踪显示:
7月16日(周二),《我左眼能看到鬼》全国排片率上升至33%,单日票房逆跌至135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