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慌得一批(1/2)
星城湘省卫视演播室的灯光熄灭,但由这场电视辩论所掀起的巨大波澜,才刚刚开始向华夏文化界的各个角落扩散、撞击。
互联网上的论坛、聊天室在直播结束后瞬间被刷爆。
支持王盛的年轻网民们欢欣鼓舞,将他在辩论中的精彩片段逐帧分析,尤其是那句“王总一人足矣”和将“文化自卑”帽子反扣回去的凌厉反击,被奉为经典。
他的自信从容、逻辑清晰,与三位对手后期难以掩饰的焦躁与理论脱离实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直观的形象差异,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具说服力。
“盛哥威武!这才是我们这代人该有的文化自信!”
“那三个老古董被打懵了,全程被王总牵着鼻子走。”
“以后谁再说盛影只会搞商业片,就把《那山那人那狗》和《横空出世》甩他脸上!”
“事实证明,能赚钱又能输出文化的电影,才是真的好电影!”
当然,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并未消失,但在王盛这番几乎无懈可击的公开表现面前,变得零散而无力,难以再形成合力。
大势,在普罗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中,已然悄悄偏向了那个敢于挑战旧规则、并用实绩证明了自己的年轻人。
……
京城,新画面影业公司。
厚重的总经理办公室门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张伟平独自坐在宽大的老板椅上,面前超大屏幕的电视机已经暗了下去,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倒影,映出他铁青扭曲的脸。
他面前的实木茶几上,一套价值不菲的景德镇瓷茶杯,此刻已粉身碎骨,温热的茶汤和碎裂的瓷片狼藉一地,如同他此刻碎裂的算计和怒火。
“废物!全都是废物!”张伟平从牙缝里挤出低吼,胸口剧烈起伏,“三个成名已久的老家伙,绑在一起都说不过一个毛头小子!就这水平也敢自称文化精英?屁!”
他原本精心策划的棋局,指望着这三位“文化旗手”能在万众瞩目下将王盛批驳得体无完肤,最好能扣死“文化买办”、“资本走狗”的帽子。
只要王盛声势受挫,他就能顺势高举《英雄》这面“国产艺术大片”的旗帜,抢占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将市场注意力吸引过来,甚至能在与院线的排片谈判中占据更多主动。
可现在,全完了!
王盛不仅没输,反而借助这个全国性的舞台,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个人和公司形象公关。
他将自己塑造成了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文化自信输出的急先锋,将对手钉在了“固步自封”、“文化自卑”的耻辱柱上。
经此一役,再想用同样的罪名去攻击王盛,效果将大打折扣。
“妈的,‘国产商业大片’的旗子,看来是抢不过来了……”
张伟平烦躁地松了松领带,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王盛用《博物馆奇妙夜》这样的超级项目,已经牢牢占据了“商业大片”的标杆位置。
他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全力宣传《英雄》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希望能以此区分市场,吸引那些对纯粹商业娱乐心存疑虑的观众和评论界。
但……这够吗?
一个更深的忧虑,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缠上了他的心脏。
王盛这次赢得如此漂亮,以他那睚眦必报、手段狠辣的性子,事后会不会清算?会不会追查这次舆论风波的幕后推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