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接触(2/2)
一方面是内容更新的迫切需求,中国形象需要从“古老神秘”向“古老而现代”迭代;另一方面是技术升级的商业考量,保持EPCOT的竞争力。
这背后,无疑也隐含着迪士尼对中国这个巨大潜在市场的更深层次渴望——通过更新中国馆这一象征性的文化窗口,向中国政府和民众示好,为未来更深度的合作(尤其是心心念念的迪士尼乐园落户中国)铺平道路。
这是一笔精明的文化和商业投资。
“因此,”
艾格总结道,“我们非常荣幸能与中方合作,共同打造一部全新的、能够展现中国古今交融魅力的影片。
这不仅是EPCOT的更新,更是一次向世界介绍一个全面、真实、发展中的中国的绝佳机会。”
他随即介绍了未来几天的初步行程安排:
今天上午:参观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了解迪士尼核心的动画制作流程与技术创新。
今天下午:参观华特迪士尼影业在伯班克的制片厂区,了解真人电影制作、后期流程,并安排观看一些迪士尼最新的视觉特效演示片段。
次日及后续:将围绕《中华奇观》重拍项目展开多轮专题讨论,内容包括创意方向、技术标准、拍摄计划、中方参与深度等。同时,也会安排与迪士尼旗下其他业务部门,如试金石影业等,进行交流,探讨潜在的电影合拍可能性。
行程安排紧凑而富有针对性,既体现了文化交流的核心任务,也预留了探索商业合作的空间。
早餐会结束,代表团成员稍事休息后,便在艾格和李女士的陪同下,乘车前往位于伯班克的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
车队驶入一片环境优美的园区,与好莱坞山的喧嚣不同,这里绿树成荫,气氛宁静而专注。
进入主楼,浓郁的艺术与科技融合气息扑面而来。
墙上悬挂着迪士尼经典动画的手绘稿、角色设计图,从《白雪公主》到《狮子王》,再到近期的《星际宝贝》,仿佛一部浓缩的动画史。
迪士尼方面安排了资深动画师和技术总监进行讲解。
他们展示了从传统手绘动画到逐渐兴起的CGI(电脑生成图像)技术的演变,介绍了此时正应用于《星银岛》等项目的先进制作流程。
王盛对迪士尼在角色塑造、故事板绘制以及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工业化体系尤为关注,这与他正在打造的《博物馆奇妙夜》特效团队面临的部分挑战有相通之处。
朱泳德等人则对迪士尼动画的全球影响力及其衍生品开发、品牌管理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不时提问关于市场推广和IP运营的问题。
参观过程中,那位中国区的李女士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跟在王盛附近,偶尔会就一些技术或市场问题与他交换看法,言语间透露出对盛影传媒近年来成就的深入了解。
“王总,听说您的《博物馆奇妙夜》大量运用了实物特效与数字技术结合?”在一处展示动态捕捉技术的区域前,李女士状似随意地问道。
“是的,尝试将东方的奇幻想象与现代化的工业制作标准结合,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和实践。”王盛回答得谨慎而留有余地。
“迪士尼在打造‘沉浸式体验’方面有很多积累,无论是主题公园还是电影。”
李女士若有所指地说,“EPCOT的中国馆项目,本质上就是一种极致的沉浸式体验。
或许在未来,我们不仅有影片合作的空间,在更广泛的‘体验’领域,也能找到共同语言。
毕竟,王总您在怀柔的‘成龙快乐园’,不也正是往这个方向努力吗?”
王盛看了她一眼,心中微动。
迪士尼的信息搜集工作做得很到位。
他微微一笑,没有深入接话:“李女士对国内动态很了解。沉浸式体验确实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上午的参观在一种友好而专业的气氛中结束。
中午在动画工作室的餐厅用了简餐后,代表团再次乘车,前往此次行程的下一站——毗邻的华特迪士尼影业制片厂区。
一天转悠下来。
吃过晚餐。
王盛和代表团其他人开小会。
王盛默默听着,只有被提问到时,会解答一些问题,或者在合拍项目上给出建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