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搏一搏(2/2)
……
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所在的房间内,气氛凝重。
“150亿估值,30亿融资,A股……”吴长根来回踱步,“他的底气从哪里来?”
胡诅六相对冷静,他站在窗边:“吴总,我们不能只用传统的估值模型来看待盛影。它垄断了国内最好的商业导演和制片资源,捆绑了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巨星,控制了快速增长的核心院线渠道,并且正在尝试将电影IP转化为实体旅游经济。
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打造出了年盈利上亿的闯关东影视城。
这在美国,也是迪士尼、环球影城才玩转的模式。
中国有十三亿人,只要其中一部分为这种娱乐消费买单,这个市场就是天文数字。
王盛看到了这一点,他在赌国运,赌中国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
“但政治风险呢?文化审查呢?政策变动呢?”吴长根反问。
“风险当然存在。”胡诅六转过身,“但入世是不可逆的进程,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现代化的文化形象。
盛影,就是他们选中的名片。
某种程度上,投资盛影,就是投资中国文化产业开放的未来。
我认为,我们可以接受A股方案,但在承销费用、绿鞋机制(超额配售选择权)和对未来海外合作的优先权上,要争取最大利益。
估值方面,可以尝试谈判,但王盛的态度,恐怕很难动摇。”
……
在IDG和软银的房间,讨论则更侧重于退出机制。
“A股上市,锁定期长,退出不如海外灵活。但好处是,如果盛影真能成为文化板块龙头,在A股的估值溢价可能会很惊人。”IDG的代表分析道。
“关键是相信王盛这个人。”软银的代表接口,“他过去的每一步都走得出人意料又精准无比。
从婚庆录像到制霸贺岁档,从组建院线到国际合作,他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已经被反复证明。
赌他继续成功,比单纯分析财务报表更重要。
我认为,我们可以跟进,但需要明确在光线传媒等其他关联业务上的投资和退出路径。”
……
国内券商们则聚集在另一个房间,兴奋中带着压力。
“30亿!如果我们能牵头做下来,就能一举奠定在国内投行的顶尖地位!”
“但光靠我们几家吃不下,必须联合更多的券商,甚至要引入保险、信托资金。需要立刻向总部汇报,调动一切资源!”
“估值是关键,要服国内投资者接受这个价格,需要精心准备路演材料,把盛影的‘渠道+内容+文旅’生态链故事讲透。”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一个多时后,在李婷婷的引导下,各路资本代表重新回到了主会议室。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深思熟虑后的决断。
王盛依旧坐在主位,气定神闲。
朱总坐在他旁边,面色平静。
高盛的胡诅六作为国际投行的代表,首先发言,他的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沉稳与自信:“王总,经过内部慎重讨论,我们高盛认可盛影传媒的长期价值和战略方向。
我们愿意接受以A股为主上市地的方案,并全力协助盛影实现此次里程碑式的融资。
关于估值和融资额度,我们理解并尊重您的预期,将在后续细节谈判中,基于更详尽的财务预测和路演反馈,寻求一个既能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又能被市场接受的平衡点。
我们希望在承销团中担任联席主承销商,并在未来盛影的国际业务拓展和可能的海外融资中,拥有优先合作权。”
摩根士丹利的吴长根紧随其后,语气虽然不再咄咄逼人,但依旧强硬:“摩根士丹利同样支持A股上市计划。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资本,更是全球化的视野和资源。
我们要求与高盛并列联席主承销商,并在引入高质量的国际长线投资机构(通过未来可能的QFII渠道)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两家巨头的表态,基本为此次融资定下了基调。
其他国际投行和风投见状,也纷纷表达了跟进的态度,但都在具体角色和利益分配上提出了各自的要求。
中金的朱总此时微笑着开口:“作为本土投行,中金公司将充分发挥我们的政策理解和本地资源优势,牵头协调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并主导国内投资者的挖掘与对接。
我们很高兴能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一流机构合作,共同将盛影传媒打造成A股文化传媒板块的旗帜。”
国内其他券商也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承销团,共同分担这前所未有的发行重任。
王盛的目光扫过全场,看到的是虽然仍有算计但基本达成共识的面孔。
他知道,这些人都下定了上赌桌搏一把的决心。
简而言之,第一步,他赢了。
“很好。”
王盛满面笑容:“感谢诸位对盛影的信任和支持。具体的承销协议、费用分配、时间表,接下来由我的团队与各位详细对接。我希望尽快看到一份可行的、高效的工作计划。”
他举起茶杯,以茶代酒道:“那么,预祝我们合作成功,共同开启中国电影产业的新纪元!”
众人纷纷举杯,会议室里的气氛从之前的剑拔弩张,转变为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的热烈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