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无忌出山,江陵神童(2/2)
骤然间,王阳明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中,爆发出璀璨到极致的光芒,仿佛一尊沉睡了千古的神祇,在他的身躯里悍然苏醒!
“汝中,停车!”
“有故人……来见为师了!”
王龙溪心头一震,连忙勒住马缰,举目顺着老师的视线眺望。
只见江口渡头,不知何时,已站着一名身形挺拔如枪,眉目英朗如剑的中年。
那人只是静静立在那里,却仿佛成了这片天地的中心,江风吹拂着他的衣袍,却撼动不了他分毫。
“此人是谁?难道又是来老师这里寻‘死’的?”王龙溪心中虽惊疑不定,但并不在意。
这十多年来,总有三三两两的武林绝顶高手,前来寻老师。
奇怪的是,这些武林高手,往往都是自己走着来,离去之时总是由别人背者离开,宛如死尸!
虽然满腹疑惑,但王龙溪还是恭敬地停稳马车,静静侍立一旁,等待老师的训示。
车帘掀开,王阳明蹒跚着走出马车,寒风吹动他花白的须发,他的目光却穿透了空间的距离,在渡口那名中年身上。
“无忌,二十年不见,你怎么亲自下山来了?”
王阳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久别重逢的感慨。
二十年的教主之尊,早已将昔日那个倔强固执的少年,打磨成了一个气吞山河,顶天立地的伟岸男子。
张无忌的目光在王阳明身上,那如山岳般沉稳的气势微微一颤,对着王阳明深深一揖。
“先生!无忌此来,是请您回山的!”
王阳明闻言,剧烈地喘息了几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浓重的不甘,“你既然亲自来了,是否意味着……这江湖之中,已再无一人,能凭自身之力,成就大宗师了?”
“我知晓先生心怀天下,逗留凡尘,是想在这最后关头,尽可能多渡一些有缘之人。”张无忌的目光扫过王阳明那近乎油尽灯枯的身躯,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无奈。
他明白,那是因为他的心海,承载了太多人的精神意志。
张无忌无奈道:“可是,先生,您的身体,实在是撑不住了。”
“放手吧,先生。这世间所有大宗师的意志,皆已入了您的心海,其余根基未成之人,就算强行纳入,也只是无根之萍,根本渡不了彼岸,反而会拖垮您!”
王阳明陷入了长久的默然,江风吹过,卷起地上的枯叶。
“有些事,终究放不下。”良久,王阳明方才缓缓摇头,语气虽轻,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定:“我还须走一趟江陵!”
张无忌眉头微蹙,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狐疑:“不知先生所指何事?”
王阳明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抬头,环顾着苍茫的四野,仿佛要将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天地,永远镌刻在自己的灵魂最深处。
“我们这一走,带走了这座江湖所有的高手,无疑将大明的底蕴挖空。”
“我欲……为这风雨飘摇的大明,留下一缕薪火。”
他目光之中的神仿佛真的完全苏醒过来,整个人绽放着某种光芒。
一旁的王龙溪,这一刻眼睛都看傻了,看着这宛若天人般的老师。仿佛第一次见到自家老师这幅模样。
不仅仅他,饶是张无忌已达大宗师巅峰,此刻也被他恐怖的心灵境界所慑服。
如神如圣,恐怕形容的便是如王阳明这般的人了!
张无忌沉默,好一会儿,方涩声道:“先生……您……可有选定之人?”
王阳明眼中神光内敛,微微颔首。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的阻隔,望向了遥远的江南方向。
“我久留世间,不愿回光明顶,除了想多渡一些武人外,也是希望能为这片土地物色到一些真正的良才璞玉。”
“可惜,大多根骨虽佳,心性却差了些火候,难当大任。”
王阳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随即,那点遗憾又化为一抹期许。
他望向湖广的方向,声音变得悠远而深邃。“近来,我听闻湖广江陵之地,出了一位‘江陵神童’。”
“其气冲霄,其志不凡,我欲前往一观,亲手将这薪火,传承下去。”
“湖广江陵吗?”张无忌他明白。这便是先生最后的“知行合一”。
是这位圣人,对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最后的馈赠。
张无忌不再多言,大步流星,走上车驾,坐上了王龙溪的位置,亲自执鞭:
“先生,我明白了。”
“这最后一程,我亲自为您执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