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277章 13迁户口参观四合院过户交接

第277章 13迁户口参观四合院过户交接(2/2)

目录

她一辈子住惯了独门独院的平房,真要让她去住那种需要共用厨房厕所的筒子楼,心里确实发怵。

有个自己的院子,她还能活动活动筋骨,这让她对未来的生活多了几分期待。

阳建雄见儿子如此果断,而且考虑问题直奔落户安家的关键,心中更是欣慰。

“好,既然你觉得可行,那事不宜迟。”阳建雄是个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我这就去借用一下招待所前台的电话,联系一下那位赵工程师。如果他现在方便,我们马上就过去看房!免得夜长梦多。”

说着,他站起身就大步往外走。阳光明也立刻跟了上去,他同样希望尽快敲定此事。

田玉芬和秦兰英看着父子二人一前一后、沉稳中带着急切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恍然如梦的感觉。

这就……要去看房了?一千多块钱的房子?感觉像做梦一样不真实。

但看着父子二人那笃定的态度,她们婆媳俩那颗一直悬着的心,也莫名地安定了不少,只能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阳建雄很快通过招待所前台的电话,联系上了赵工程师。

对方听说有人马上要看房,而且购买意向很强,语气十分激动,立刻表示自己现在就可以从单位赶回家中,让他们直接过去就好。

挂了电话,阳建雄对守在旁边的儿子说道:“联系好了,他现在就动身回去。咱们也出发吧。”

他让在招待所外等候的警卫员,把吉普车开了过来。考虑到只是初次看房,人多了反而意见纷杂,便让田玉芬和秦兰英先在招待所房间休息,等候消息。

一家人又在房间里聊了十几分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父子二人这才出门。

二人坐上那辆草绿色的军用吉普车,阳建雄把地址报给警卫员。

距离确实非常近,吉普车只开了几分钟,拐过几条胡同,就在一条相对宽敞、甚至能容一辆车通行的胡同口停了下来。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典型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男子,正在胡同口焦急地踱步张望。

看到军用吉普车停下,又看到一身军装、气度不凡的阳建雄从车上下来,他立刻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堆起热情而又略带局促的笑容。

“您是……阳首长?”赵工程师试探着询问,目光在阳建雄的军装和身后的吉普车上快速扫过,态度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恭敬。

这个年代,军人,尤其是配有吉普车的干部,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权威和信誉。

“赵工程师你好,我是阳建雄。”阳建雄与他握了握手,态度平和,然后侧身介绍跟在身后的儿子,“这是我儿子,阳光明。主要是他想看看房子,家里的事由他做主。”

赵工程师又连忙与阳光明握手:“你好你好,阳光明同志。真是麻烦你们跑一趟了。房子就在里面,请跟我来,这边请。”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急切。

他引着父子二人走进胡同。

这条胡同确实比常见的要宽一些,地面是旧式的条石铺就,虽然有些凹凸不平,但吉普车确实能开进来,这在以后搬运家具物品时,会方便很多。

走了约莫几十米,来到一处朱漆大门前。

虽然漆色因岁月流逝而有些斑驳脱落,门环也带着锈迹,但门楼高大,门楣上的砖雕虽历经风雨,仍依稀可见当年雕刻的福禄图案,能看出原主人是花了心思和本钱的,并非普通民居。

“就是这里了。”赵工程师引领着两人走进四合院。

进门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磨砖对缝的影壁,上面刻着“福”字,虽然边角有些破损,但整体气势犹在。

绕过影壁,是第一进院子。

可以看到正房和东西厢房都有人居住,院子里拉着几根晾衣绳,挂着些衣物,墙角还种着些常见的月季、牵牛花之类,生活气息颇为浓厚。

有住户听到动静,从窗户里探头张望。

赵工程师只是简单地点头示意,并未多作停留,便引着二人穿过第一进院子的垂花门,进入了第二进院子。

二进院显然比一进院更显宽敞、规整,也更为安静。

赵工程师带着他们,直接走向东侧的一道月亮门。

“我家就是这东跨院,相对独立一些,虽然是属于这座三进四合院的一部分,但和独门独院也没啥区别。”说着,他走进了那道月亮门。

一个独立、安静、方方正正的小院落,顿时呈现在阳光明眼前。

和农村老家的院子比起来,院子不算大,但很规整,地面用青砖铺就,虽然缝隙间长了些青苔,但打扫得干干净净。

北面是一排四间正房,青砖灰瓦,屋顶的瓦垄整齐划一,屋脊两端还有简单的吻兽装饰,窗户是木棂窗,但镶的都是玻璃,看起来明亮整洁。

东面是两间稍矮一些的厢房,同样是青砖砌筑。

院子东南角果然有一间单独的小屋,门板紧闭,看样子就是厕所。

整个小院似乎缺乏打理,显得有些空旷,但格局完整,建筑主体看起来十分坚固。

“光明同志,阳首长,你们请看。”

赵工程师热情地介绍起来,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也有一丝即将离去的伤感:

“这正房四间,是一明两暗再加一个耳房的标准格局。

中间是堂屋,用来待客;两边是卧室,保暖性好;旁边这间是耳房,面积稍小,但做卧室或者书房都很好。

当初建的时候,第一任房主可是花了大本钱的,用的都是上好的松木房梁,杉木椽子,这么多年一点没变形。”

他推开正房中间堂屋的门,请父子二人进去参观。

堂屋颇为宽敞,地面是水泥抹的,虽然不够光滑,但十分平整。

屋顶很高,让人没有压抑感。左右两边的卧室面积都不小,采光很好。

耳房果然小一些,但一个人居住或者作为书房,也绰绰有余。

房子里仍然保留着不少家具,八仙桌、太师椅、衣柜、床铺,主要家具都有,虽然款式老旧,漆色暗淡,但摸上去质地坚实,没有虫蛀腐朽的迹象,显然用料实在,保养得也不错。

“这些家具……还有屋里这些桌椅板凳,如果你们看得上这房子,都留给你们。”赵工程师说道,语气很实在。

“还有厨房里的一些锅碗瓢盆,日常用的水缸、灶具、扫帚簸箕之类的家伙事,我们带不走,也懒得处理了。

要是你们不嫌弃,一起折个价,一共算两百块钱就行。

你们要是自己去旧货市场置办这么一套齐全的日常用品,没个四五百块,估计也下不来,而且未必有这么合用。”

看完正房,他又领着二人看了东厢房。

一间是厨房,难得的是在墙角接入了锃亮的自来水龙头,

除了常用的煤炉子,还有一个砖砌的灶台,带着风箱,虽然有些烟熏火燎的痕迹,但收拾得挺干净。

另一间是杂物间,里面堆着不多的煤炭、各种杂物,地面有个盖着厚木板的入口,掀开一看,隐隐传来。

最后,他带着二人去东南角看了看厕所,是传统的旱厕,坑位用石板隔开。

虽然简陋,但同样打扫得很干净,没有明显的异味,墙角还撒着些石灰。

整个东跨院转下来,阳光明心里基本有数了。

房子保存状况确实很好,结构牢固,没有看到明显的裂缝或沉降迹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尤其是独立的院子和厨房自来水,是很大的优点。

院子独立安静,既不影响别人,也不容易被别人影响,以后家里吃点好东西,只要稍微注意,就能避开邻居的窥视。

留下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虽然旧,但确实能省去他们很多麻烦和额外开销。

他心里已经很满意了,但脸上并未表露出来,只是仔细地看着,偶尔会问一两个细节问题,比如房顶是否漏过水,冬季取暖如何解决,雨季院子是否积水等。

赵工程师都一一如实回答,表示房顶每年春夏之交他都会上房检查,从没漏过。

冬天主要是用煤炉子取暖,只要舍得烧煤,取暖效果不错。

院子地势较高,排水顺畅,没积过水。

参观完毕,三人回到院子中央。

阳建雄看向儿子,用眼神询问他的意见。

阳光明迎着父亲的目光,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阳建雄心中了然,便开口对赵工程师说道:“赵工,你这房子,我们看了,确实不错。维护得很好,格局也周正,院子也清静。”

赵工程师脸上立刻露出期待和紧张交织的神色,双手不自觉地搓了搓。

但阳建雄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就是这价格……说实话,一千二百块,再加上家具的两百,就是一千四,对我们家来说,负担过于沉重了。”

他叹了口气,语气显得很诚恳,“不瞒你说,赵工,我虽然是部队干部,听着待遇不错,但大部分工资都用来接济那些生活困难的战友家属了,手里实在没什么积蓄。

这次买房,主要得靠我儿子自己想办法凑钱。我最多……最多能支援他一百块钱,已经是极限了。”

阳建雄虽然想杀杀价,但也并非虚言,他手里确实没积蓄,就算给儿子凑一百块钱,也得找战友临时借一点,才能凑够。

他显然不是个会杀价的人,只能隐隐点出自家并非大富大贵之家,避免对方觉得他们是“肥羊”而咬死价格不放。

赵工程师愣了一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显然没想到这位坐着吉普车、带着警卫员、气度不凡的部队首长,会说出这样“窘迫”的理由。

他看了看年轻却沉稳的阳光明,又看了看一脸真诚的阳建雄,感觉不似作伪。

他脸上闪过一丝挣扎和急切。

他和爱人的工作调令已经下来,爱人和孩子们已经先行离开,行李也都托运走了,就等着卖房款到手,他就得立刻奔赴新的单位报到,时间非常紧迫。

之前来看房的人,不是嫌价格高,就是一时半会儿凑不齐这么多现钱。眼看离最后报到期限越来越近,他心里如同火烧眉毛般焦灼。

如果今天再谈不拢,他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将房子交给国家经租了。

那样的话,虽然能定期拿到一点租金,但和一次性拿到的卖房款相比,损失太大,他肯定更倾向于把房子卖掉。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阳首长,光明同志,说实话,房管部门评估的一千二,真不是我要价高。

这房子你们也亲眼看了,质量、位置、还有这独门独院的清静,都没得说。

留下的那些家具物什,我也真心是想半卖半送,只求个顺利交割,图个心安。”

他顿了顿,咬牙道:“既然你们确实有实际困难,而我也确实是急着要走,时间不等人……

这样吧,在房子总价上,我再让两百!家具也都送给你们了,不要钱!

房子带家具,一共一千块!

所有东西,连同房子,一起过户给你们!这真的是我的底线了,再低……再低我就只能交给国家经租了,那样我损失更大,但我实在是没办法了,等不起啊!”

一千块!比原价降了二百,还包含了所有家具和生活用品。

阳光明在心中快速计算了一下。

这个价格,在他看来已经非常合适,甚至可以说是捡了个不小的便宜。

他明白,赵工程师确实是迫于搬迁压力,急于脱手,这个价格,恐怕真的已经是对方的心理底线了。

光明并不是缺钱的人,对于这处房子很满意,对方又确实给了很大让步,也就没必要继续为了价格争执。

他不再犹豫,看向父亲,轻轻点了点头,眼神明确表示这个价格可以接受。

阳建雄看到儿子的示意,也明白这个价格恐怕很难再压,而且就房子本身的条件和当前的行情来看,确实值得。

他便不再讨价还价,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向赵工程师伸出手:“赵工,你是个爽快人!也是实在人!那行,就按你说的,房子带家具,一共一千块!这房子,我们买了!”

赵工程师闻言,一直紧绷的肩膀瞬间松了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瞬间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

他连忙伸出双手紧紧握住阳建雄的手,用力摇晃着:“太好了!太好了!谢谢!真是太感谢你们能理解了!可算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

悬了多日的心事终于落地,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赵工,您看我们什么时候方便去办理过户手续?”阳光明适时地问道。

他想尽快把事情落定,拿到房本,免得夜长梦多,出现什么变故。

“现在!现在就去!”赵工程师迫不及待地说道,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现在刚下午三点,去房管局办手续还来得及!我身份证、房产证、单位的证明信等,所有证件都随身带着呢!”

他也是个利索人,早就做好了随时成交的准备。

“好!那就麻烦赵工带路。”阳光明和阳建雄相视一笑,都感到一阵轻松和喜悦。

三人当即坐上吉普车,直奔区房管所而去。

这个时间点,房管所里办事的人不算多。

有阳建雄这位气质沉稳的部队首长在场,虽然他没有特意表明身份,但那身军装和自然流露的气度,本身就自带一种公信力。

加上赵工手续齐全,买卖双方自愿,价格也符合房管局的评估标准,过户手续办理得异常顺利。

填写表格、审核证件、变更登记……一道道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当工作人员在新的房产证上用工整的字体写下“田玉芬”的名字,并盖上鲜红的房管局公章,将一张崭新的象征着合法所有权的纸页,交到阳光明手中时,他感到心中一块巨大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小心翼翼地收好房产证,他知道,有了这处房子和这张薄纸,家,就真的在京都有了实实在在的牢不可破的根基。

从此,他们一家不再是飘萍,而是真正在这座城市扎下了根。

办完过户手续,三人又一起去了银行。

阳光明从自己的存单中取出一千元现金,郑重地将钱交到赵工程师手中。

赵工程师仔细地清点了两遍,确认数额无误后,小心翼翼地将钱放入随身携带的旧皮包里,拉好拉链,紧紧捂在胸前,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有断过,连皱纹都舒展开来。

款项两清,三人再次返回四合院。

赵工程师仅剩的一点随身物品——主要是几件换洗衣物、一些书籍和洗漱用品——早已打包好,就等着拿走了。

他将所有的房门钥匙,整串都交给了阳光明。

“光明同志,这房子,还有这个家,以后就是你们的了。”

赵工程师感慨地看着这个自己住了近十年的家,目光扫过熟悉的堂屋、院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舍和怀念。

但更多的,还是卸下重担后的解脱和对即将开始的新工作、新生活的期盼,“希望你们一家在这里住得顺心,和睦美满,日子越过越红火。”

“谢谢赵工,也祝您在新的工作单位一切顺利,前程似锦。”

阳光明接过那串沉甸甸的带着对方体温的钥匙,真诚地祝福。(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