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清风镇(2/2)
客栈老板和老板娘连忙对着黄宁磕头道谢:“多谢大人救命之恩!多谢大人!”
黄宁扶起他们:“不必多礼,只是举手之劳,以后再有人欺负你们,就说认识我,若他们还敢放肆,就去幽州将军府报信。”
老板和老板娘连连应下,又让人重新添了热菜和酒,执意要请黄宁三人吃饭,黄宁推辞不过,只好应允。
次日清晨,黄宁三人准备出发时,昨日那对母女也来了,小女孩已经能下床走路,妇人提着一篮煮熟的鸡蛋,非要塞给黄宁:“大人,这鸡蛋您带着路上吃,不值什么钱,就是我的一点心意。”
黄宁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叮嘱妇人路上小心,这才与她们道别,骑着马继续向北境出发。
一路无话,几日后,三人终于抵达幽州将军府。府中的侍卫看到黄宁回来,连忙迎上来,接过马缰绳,又让人去通报府中的管家。
管家很快跑出来,躬身道:“王爷,您可算回来了!府中一切安好,就是前些日子,契丹那边派了使者来,说想和您商议和谈的事,还送了些礼物,我让人把礼物放在库房了,就等您回来定夺。”
黄宁点头:“知道了,先带我去书房,把契丹使者送来的书信给我看看。”
管家应了声,引着黄宁去了书房,又让人将书信和礼物清单取来。黄宁翻开书信,上面的字迹是契丹文,旁边附有汉文翻译,大意是契丹部落经野狼谷一战后,元气大伤,愿意与大明朝廷议和,不再袭扰北境,还愿意每年向朝廷进贡马匹和皮毛,只求朝廷能允许契丹部落在雁门关外的草原上放牧。
黄宁看完书信,又看了看礼物清单,上面写着骏马五十匹、狐裘二十件、皮毛一百张,都是北境稀缺的东西。
他沉思片刻,对陈先生说:“契丹此次议和,看似诚意满满,实则是因为野狼谷一战损失太大,短时间内无力再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但议和对北境百姓来说是好事,能让他们安稳度日,所以这议和可以答应,但要派使者去契丹部落,敲定议和的细节,尤其是边界划分和进贡的数量,必须明确,不能给他们留下反悔的余地。”
陈先生点头道:“王爷说得对,另外,我们还要在边界线上增设哨所,派士兵巡逻,防止契丹部落趁机偷袭,毕竟契丹向来反复无常,不得不防。”
马忠也道:“我愿意带一队士兵去边界巡逻,再去契丹部落一趟,和他们敲定议和细节,保证不会出纰漏。”
黄宁点头:“好,就由你去,带上十名精锐士兵,再让翻译官随行,务必注意安全,若遇到突发情况,以自身安全为重,及时派人回来报信。”
马忠领命,转身去准备行装,打算次日一早就出发。
次日清晨,马忠带着士兵和翻译官离开将军府,黄宁则让人去各个州县传令,告知百姓们契丹议和的消息,让大家安心准备春耕。
百姓们得知消息后,都十分高兴,纷纷到将军府门口道谢,有的还送来自家种的蔬菜和粮食,黄宁让人一一收下,又转交给府中的厨房,让厨师做成饭菜,分发给府中的士兵和下人。
接下来的几日,黄宁忙着处理北境的政务,先是查看了各个哨所的防御情况,又去学堂和医馆了解情况——学堂里的孩子们已经能识不少字,医馆里的大夫也为不少百姓治好了病,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日午后,黄宁正在书房处理公文,管家突然进来禀报:“王爷,门外有个叫‘阿古拉’的契丹人求见,说是契丹部落首领耶律烈的弟弟,带了十名随从,说是来商议议和的后续事宜。”
黄宁愣了一下,耶律烈被俘后,契丹部落就由他的弟弟阿古拉接任首领,没想到他会亲自来幽州。
他沉吟片刻,道:“让他们在大堂等候,我换身衣服就过去。”
管家应了声,转身出去。黄宁换上常服,又让人通知陈先生一同去大堂,随后迈步走向大堂。
大堂里,一个穿着契丹服饰的壮汉正站在中间,身材高大,脸上带着一道疤痕,眼神锐利,看到黄宁进来,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契丹部落首领阿古拉,见过镇北大将军。”
黄宁抬手道:“不必多礼,坐吧,不知阿古拉首领亲自前来,有何要事?”
阿古拉坐下后,开门见山道:“将军,我此次前来,一是为了感谢将军在野狼谷一战中没有杀我兄长耶律烈,二是为了敲定议和的细节,另外,我还想求将军一件事——能否放我兄长回契丹?我们愿意用五十匹骏马和一百张上等皮毛交换。”
黄宁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道:“耶律烈在北境烧杀劫掠,害死了不少百姓,本应按律处死,但念在你们愿意议和,不再袭扰北境的份上,我可以不杀他,但放他回契丹绝无可能,他必须留在幽州,作为人质,若契丹部落日后反悔,再犯北境,我便拿他问罪。”
阿古拉脸色微变,连忙道:“将军放心,我们契丹部落此次议和是真心实意,绝无反悔之意,只要将军放我兄长回去,我们愿意每年多进贡二十匹骏马和五十张皮毛。”
黄宁摇头:“此事没得商量,耶律烈必须留在幽州,你若真心议和,就不要再提放他回去的事,我们可以继续商议边界划分和进贡的细节,若你不同意,那议和之事,便就此作罢。”
阿古拉看着黄宁坚定的眼神,知道再争辩也无用,只好点头道:“既然将军心意已决,那我便不再提此事,我们来商议边界划分吧,我们契丹部落愿意以雁门关外三十里为界,不再越过边界一步。”
黄宁与陈先生对视一眼,陈先生点头示意这个边界划分可行,黄宁便说:“可以,边界线上,我们会增设哨所,派士兵巡逻,你们契丹部落也不得在边界附近驻扎军队,若发现你们的士兵越过边界,休怪我不客气。”
阿古拉连忙道:“将军放心,我们绝不会让士兵越过边界,另外,进贡的事宜,我们愿意每年春季进贡骏马五十匹、狐裘二十件、皮毛一百张,秋季再进贡一次,数量相同,不知将军是否满意?”
黄宁点头:“可以,明日我会让人拟定议和文书,你签字画押后,便可带回契丹部落,若你们能遵守议和约定,北境的太平便能长久。”
阿古拉松了口气,连忙道谢:“多谢将军,我代表契丹部落,向将军保证,定会遵守议和约定,不再袭扰北境。”
次日,黄宁让人拟定好议和文书,阿古拉看过无误后,签字画押,又与黄宁交换了文书,随后带着随从离开了幽州将军府,返回契丹部落。
阿古拉离开后,陈先生对黄宁说:“王爷,阿古拉虽然表现得很有诚意,但我们还是要加强边界的防御,防止他们暗中搞小动作。”
黄宁点头:“我已经让人通知马忠,让他在边界线上多设几个哨所,派精锐士兵驻守,另外,让各个州县的守军也加强戒备,确保万无一失。”
几日后,马忠从契丹部落回来,带回了契丹部落签字画押的议和文书,还禀报说契丹部落确实在边界附近撤走了军队,只留下了几个放牧的牧民,没有异常情况。
黄宁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开始专心治理北境,他让人在北境推广新的耕种技术,又让人开凿水渠,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百姓们的收成越来越好,日子也越来越富裕。
这年夏季,北境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连续一个月没有下雨,农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百姓们急得团团转,纷纷到将军府求黄宁想办法。
黄宁看着干裂的农田,心中也很焦急,他让人召集各个州县的官员和有经验的老农,商议抗旱的办法。
老农们说,附近的“青龙河”还有水,只是距离农田太远,若是能开凿一条水渠,将河水引到农田里,就能缓解旱情,但开凿水渠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恐怕来不及。
黄宁当即决定:“不管来得及来不及,都要试一试!我会让军营里的士兵都去帮忙开凿水渠,再让各个州县组织百姓参与,人多力量大,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水渠开凿好!”
随后,黄宁让人通知军营,让士兵们暂停训练,全部去青龙河附近开凿水渠,又让人去各个州县传令,组织百姓参与,还承诺会给参与开凿水渠的百姓发放粮食和工钱。
百姓们得知后,都十分踊跃,纷纷带着工具去青龙河附近集合,士兵们也很快赶到,大家齐心协力,开始开凿水渠。
黄宁也亲自到现场指挥,每天天不亮就去工地,直到天黑才返回将军府,身上的衣服每天都沾满了泥土和汗水,却从未喊过一声累。
陈先生担心他的身体,劝道:“王爷,您每天都这么操劳,身体会吃不消的,不如让属下们去指挥,您回府休息休息。”
黄宁摇头道:“现在是抗旱的关键时期,我怎么能休息?百姓们和士兵们都在工地上辛苦干活,我作为将军,更要以身作则,和他们一起努力,才能让大家更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