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2/2)
“那我我想问问,你们这里提不提供租船的业务”王海冬来同业公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他溜达到这里突然想到了自己昨天和老头聊的事情,既然来了,那先问问行情总归可以吧
“租船大爷您要租什么船”这位大爷的名声这位工作人员多少也听过,听到王海冬这么说不由得露出疑色来,心说大爷您不会是来消遣我的吧
租船通常都是些没有舰队的商人和商会才回来谈的,毕竟不是每个商人都愿意把自己的货物卖到交易所,特别是那些商业商会,他们更希望能够自己运输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而租船在同业公会中也算是一笔较大的业务,像整个杭州港几乎有超过10的货物是经过委托运输,也就是工作人员所理解的租船运输而流通的。
可是王海冬本身即有庞大的舰队,而且据说还是十数条小商船,他还要来租船这是要为什做什么
“啊原来租船在你们这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说一个仓位,我说一整条船,包括水手和船在内。”王海冬听到工作人员的询问,知道对方显然没有明白,或者说误解了他的意思,随即又仔细解释道。
王海冬的说法,让工作人员更是一头雾水,租整船这怎么租法难道是要载客
看到工作人员还是不明白,王海冬也只能把自己过去的例子完整地说了一遍,不过当王海冬说完后,只见这位工作人员脑袋上满头的黑线,心说你这哪是租船啊,明明就是签的合作协议嘛
虽然从广义的来看,这的确也是租船,不过在同业公会的业务分类中,这是属于商业合作的一种模式,毕竟是由双方共同出资金进行合作贸易,只不过一方提供的是船舶和水手,另外一方则是提供交易所需的资金。
“这个我可以帮您留意一下,不过公会暂时还没有等待合作的船舶。”工作人员客气地道,心说这位大爷您可以走了吧
“没有那太好了我这有啊我向你们公会委托,我有15艘还未回来的小商船要招租”王海冬一听到没有可乐坏了,在他看来这可是纯粹的卖方市场啊,垄断岂不是就意味着大赚原本想把这件事留给岸上的几个老头之后处理,现在一听到这个消息,王海冬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来
“呃15艘,这个我得找我们管事的来,请您稍等。”工作人员平常也就处理那些租借舱位,载客,或者是信函运送等等委托,乍一听这位爷竟然一下子就要租出15条海船,也没了主意。
抱着没注意找领导的指导观念,工作人员急忙把自己的上级领导找了过来,而王海冬一见这位又乐了
“是你啊”
“怎么还是你啊”
082忽悠你你也不知道
王海冬对于租船者的要求很简单,一个你首先要有足够的资产担保,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租给你船的租金可能并不高,甚至还附赠全套的水手,至于你租了船是运货还是运人甚至是走私王海冬都管不着,但唯一要求的一点,你在陆地上至少要有拥有足够资产的担保人或者是固定资产,一旦船在海上确认出事,王海冬会像这位担保人要求合理的赔偿。
这一点对于有志于贸易出海贸易的人而言并不算什么,因为王海冬的海船也不是好来的,所以每艘船加上水手,他紧紧只要求了1800金币的保证金,别看这笔钱看似很多,但王海冬只要求签订抵押合约的做法却深受那些地主阶级的欢迎。
东方帝国特别是江南地区最不缺的就是拥有良田百倾的地主阶级,或许这些地主阶级并没有太多的流动资金,可是那些从祖上便传承下来不愿出售的田产土地却是少不了的。
而且王海冬提出只要船和水手都没事,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赔偿,至于每艘船的年租金,王海冬仅象征性地每年收取200金币,而这笔租金那怕只是单纯的接受托运委托,仅仅两三个月就能够轻松地回本。
这样的消息在王海冬要求放出去的瞬间便让整个杭州城再次轰动了200金币一年的租金这和白送的又有什么两样只要家中有些浮财的商人们都纷纷涌向同业公会想要打听个清楚。
特别是那些原本在茶楼酒馆闲着发呆的这些人,家中大都有着不少的财产,那怕一个人不够这1800金币的资产,难道10个人还不够么
同业公会二层,王海冬此时脸上是一副正儿八经的模样,不过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个王会长,我家中有良田300亩,杭州城里还有一家酒肆,您看您那些船是否能租给在下两艘呢”眼前的这位可是所图不小,一开口就是想租下两艘商船。
“这个嘛我先问你,你可知道想组我们海冬商会的海船除了资产抵押外,还有些什么要求么”王海冬认真地问道,毕竟这些可是他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要是对方不同意,别说是300亩就算300倾王海冬也不会愿租给对方一艘。
“这个在下倒是在门外的告示上看到了,贵商会提供水手这点自然是没有问题,可在下却是不知这些水手不都是一个金币的月俸,为何会有差别呢”这位对于这点显然有点不满,便向王海冬问道。
王海冬给同业公会的标准中,每艘船他会安排商会进驻6至9名得水手,如果船主有需要当然也可以自己在进行雇佣,这一点海冬商会并不排斥。
不过这些水手的薪水却和一半水手统一的一枚金币一个月有所不同,如果是六名水手一条船上至少会有2名一等兵,而9人的话一等兵的数量会再增加上一位,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王海冬的要求,每位船主需要每个月多支付一枚至一点五枚的金币,一年下来却也足以买上一亩良田的了。
特别是眼前这位不仅家中有田产,而且还经营着酒肆的商人,对于数字上的东西自然也就特别的在乎。
“敢问这位掌柜,这海上的风险你可曾了解”王海冬问道。
“在下从小居住在杭州,自从朝廷开了这海禁以来从无到有,虽然不敢谈了解,但也略知一些门道。”掌柜的客气道,自从李华梅开了海禁也不过十年不到,这位掌柜眼看也快40岁,话里头已经算是客气的了。
“了解那就好,那请问掌柜的可知几位好的水手对这海上航行可有关联”知道知道那自然更好,等着就是你这句知道。
“那自然有关系”掌柜也不是笨蛋,听到这里他也略微猜出王海冬话中的意思。
“别看这这月份可能让掌柜多花了些钱,不过这些水手别的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