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路飘摇 > 分节阅读 16

分节阅读 16(1/2)

目录

像是来度假肯定也会有别人认为我就是那些故意炫耀的人。

道路的间隙,偶有园艺景致,名人雕塑放置其中。渐行渐远,我回头看去,还是能瞧见大学预科部建筑的红色屋顶,还好,有个明显的标志,这样还能走回去。

小园艺景观的后面,是一片梧桐树林,夏日里,梧桐树的叶子已然撑开,在微风中悠悠飘落,随意拾起一叶,树龄老一些的叶子竟有手掌般大小,我拾起的这片叶子上,正巧有虫子啃下的小孔,举过头顶,阳光便穿透了小孔,合成一束光。玩心一起,将树叶放在眼前,通过小孔观察世界,当一回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

忧郁美少年放下树叶,借着粗壮的梧桐树干掩着自己,观察远处坐于树下的独自少年,也许用偷窥更确切一些。

他很瘦,却使五官显得更为立体深刻,四肢修长,已长出了高挑身段的雏形,微长的刘海随着清风,拂过眼睛,宽松的白衬衫更显出清瘦。简易的画板放在微曲的双腿之上,他竟然是左手拿着碳笔他在素描,画地很专心,连树叶落在身上都没感觉到。

少年在画梧桐树林,而他浑然不知自己也成了梧桐树林里的画。他正是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笔下,青春忧愁的西班牙少年

时间在树叶飘落中流逝,目送少年离去的背影,我,久久不能回魂,我想起树荫下的男子,那一天,同样是在梧桐树下。

少年背后的那棵梧桐梢上的嫩枝条,照着阳光,绿得正是明媚,映衬着梧桐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梧桐是凤凰的恋人

诗经大雅卷阿云:“凤凰呜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梧桐树为什么能招来凤凰据说是因为变成了高大雄伟、刚直不阿、顶天立地的男子,怎不吸引无比高贵的凤凰鸟,神往与追恋。

极品士族之桃夭短篇

极品士族之桃夭短篇

极品士族之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 桃夭

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远眺这久违的水泽之乡,已是二十六载后的今日了。建业这座富饶的城池,曾是我故国的政治中央,而今,雕栏玉砌尤在,只是朱颜尽改,吴氏的族人又带着她的后人重新继承了这片土地。

我的导儿,你高贵的血液里溶入了这广袤平原鲜活的气息。

还记得我出嫁的那一年,桃花开得甚是美艳,我的国家就在这一年,顷刻间灭亡。而这一切都没有对两大士族的联姻构成任何影响,我仍然以陆士王侯公主的身份顺利出嫁了。

天纪三年公元279太尉贾充为大都督,总领晋国六路大军二十万南下攻吴,龙骧xiang将军王浚的水师不久至建业,吴亡。

我的夫家便是琅牙王氏的族人,这个辉煌而又子孙满堂的士族极为兴旺,即便我的到来只是于众彩中多添一笔,却肩负着大多人的期望,长沙王陆又便是分量极重的一个。陆又,是我家族中众多族兄之一,依靠其不凡的才智和嫡系的血统开拓了属于自己的疆土,就是他促成了士族的联姻,也是他,这位相貌伟岸且在家族中极收尊重的兄长于陆氏各房小姐中挑中了我陆夕童,陆王侯不轻不重的嫡系第七个女儿。

我和陆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棵炫烂开放的桃花树下,随风轻扬的花瓣衬出了他明朗的笑脸,一个清纯少女无知的心悄悄地被吸引,我们的命运便有了交集。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我已换上了礼服,在接受琅牙王氏纳吉、纳征的家燕酒礼上。父亲第一次如此正面的注意到我,因为我的出嫁给家族带来了无尽的荣耀,他宣布将会设筵百席来展示家族的丰茂。陆又在我出嫁的全部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成为了陆氏家族最光荣的送亲使,在大家关注大厅中央点礼的空挡,我悄声询问:“为什么是我”

“如果北方有洛神,那么你就是我绵绵湘水的女儿”

这即是陆又的回答。他笑的很轻,欣赏着我脸上诧异的神情,随意从袖兜里拈出数片桃花瓣放置牺尊中,一口饮尽尊中之酒,转身离去。

出嫁的那一天,父亲如他所说的摆了几百桌酒席宴请各方来客,厚厚的贺礼早已堆成小山置放于后庭,贵族们的马车停满了庄园四周,油灯照的灯火通明。我如同每一个新妇一般做好了完全的准备鲜艳得体的画袍很是合适,礼服画羽耀眼,如同蝉翼般轻薄的白沙单衣,穿起来真是娇媚无比,还有那乌黑的头发,副笄ji六珈,白皙的面容,从容的体态,犹如尘世出天仙,我的心里很是满意。新郎最开始是拜迎于门外的,行了三顾礼后,来到中庭。在侍娣的搀扶下,匆匆瞄了眼身前身形硕长的男子,大概是个潇洒的人。

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

百辆新车啊拥挤在路上,一辆接着一辆;五彩的绸带啊点缀着车框,每辆车上八个鸾铃发出叮当的响声,新娘陪嫁的家娣密集如云,紧紧跟随,场面荣耀显赫而辉煌。

我的确是要走了,宽敞的大道通向未知的方向,族人送别的景象已模糊不清,哭嫁人的泣声不断刺激着离乡的哀愁,第一次离开便是最后的道别。坚实的坞壁,高耸的阁楼,华丽的场面,我也看到了族姐们出嫁的一切,时空重合,人群中仿佛也混着幼年朦胧的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