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1/2)
行李箱上已有灰尘,路远已是多日未出远门,在听闻顾安晴深染重疾前他正在潜心创作一部以自己故乡几十年发展变迁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路远在二十几岁时便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但想到此题材所涉及方面太过宏大,而当时眼下的事情也令他无法将太多的时间用于收集和整合大量的资料,于是这个庞大的想法便被搁浅了,而这一过便已是五年。
几个月前,路远那一直生活在乡下的哥哥来京探望弟弟,临走之际取走了弟弟书架上一套路遥先生所著的《平凡的世界》,正在家乡创业的哥哥读罢此书,久久不能释怀,连夜打电话给弟弟,郑重其事地向弟弟提出了一位身为新时代农民的请求:一定要以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为题材,撰写一部属于这里的奋斗史。哥哥说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苦难,路遥笔下的农民穷其一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种植农作物在那个年代是那么重要。《平凡的世界》虽然讲述的是中国西部省份的故事,但那时的苦难无疑是统一的。如今祖国四海升平,农民的生存状态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原因除了国家这艘大船驶向了更深地海域外,农民身而为人自身的那种奋斗也同样不可忽视,而几十年来在祖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这种大背景下,自上而下都产生过很多或大或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折射到农村又将会是一副不同的面孔。哥哥希望身为作家的弟弟要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势,塑造出像孙少安,孙少平这样朴实,不做作的农村人物,在展现家乡历史变迁的同时,通过人物不断战胜苦难不断向上的命运来激励更多的人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找到奋斗的价值,而不至于在这样一个不愁吃喝的年代使得平庸遁世的价值观蔚然成风。
无论是身为一个文人,还是一个作者,甚至不过仅仅只是路遥先生的一名读者,路远对哥哥的一番话都深感欣慰,哪个文人不希望人们多读书?哪个作者不希望自己写作的初衷能被读者洞悉?路远那个被搁浅了多年的想法在那一夜重新又被点燃了,他开始不停地搜集资料,他开始塑造一个又一个人物,编写一个又一个像是早已被串联在这几十年时间轴上的故事。
路远正是放下了这项自认为伟大的工作后才踏上重回长安之路的。
刚刚拿起一件衣服想要放进行李箱,路远的大学同窗张不凡就打来了电话!
“喂,路远,把你的航班信息发给我,我安排常梓琪去机场接你!”
张不凡说道。
“你,安排常梓琪?那可是咱们宿舍大哥!他能甘愿供你驱使,你是不是又在忽悠我。”
路远说道。
“你扪心自问,这些年我什么时候忽悠过你,你想想当年是哪个王八蛋和大哥联合起来一起骗我说已经到了宝康火车站了,还让我马上去接!结果我去了,你们人呢!妈的!两个人明明在宿舍睡大觉,还忽悠我!”
张不凡在电话里算起了旧账。
“哦,这件事啊!你不说我都要忘记了……我下午才到西安呢,想先去趟医院,要比你们晚到长安酒店。”
路远说着回头看了看地上散落的草稿纸,一阵愁绪忽然再度袭上了心头。
“我猜你也是要先去医院,我们这些舍友哪有顾安晴这么重要,让你天天惦记着呢!”
张不凡显然是想借此事调侃一下路远。
“——可是她快死了——我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去机场了。”
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路远说道。
将航班信息以及接下来的行程向张不凡交代清楚后,路远挂掉了电话。他没有继续收拾衣物,而是弯腰捡起了地上的那些草稿纸,之后他的眼睛盯着手中那大大的恨字许久没有动弹,他似是想要通过这个字看尽这几年因顾安晴来受过的所有委屈,可他又一直无法想清楚那委屈到底是什么?难道这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