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过程不美丽(1/2)
林母中午来给她送饭,看她生意冷清,想着她12月中旬离职到现在也过去一个季度了,每天忙得要死但也没看到什么起色,见缝插针地劝道:“反正也没什么生意,不如看看书考个公务员?”又说公务员是铁饭碗,比她这苦哈哈地做摄影轻松多了。
林熹朝嘴硬:“谁说没有生意,下午我就有一单拍摄!”
她下午可没有什么拍摄,只是有人加她微信说下午来照相馆看看。
“你都开业多长时间了?拍了几单?你妈我也不指望你大富大贵,我也不反对你玩摄影,但是你自己看看现在是什么样子?”
“你自己赚的钱你想做什么我也拦不了你,但是摄影终究做不长久,不然这之前的老板干嘛转行了?”
林熹朝纠正她:“妈,人家没有转行,人家就是靠摄影赚了环游世界的资本呢。”
林母冷笑一声:“你也知道?人家做了多少年,你怎么不说他现在还没结婚?你也老大不小了……”
来了,正题来了。
林熹朝在心里哀嚎一声,打开笔记本修Ty的照片。
液晶屏里是昨天傍晚时分的津江河,她们运气很好,拍完逆光后遇上了绚烂晚霞,渐变色的晚霞提供了最美的大自然背景板,原图直出都可以做电脑壁纸了。
林熹朝有些激动也有些庆幸,当一个人的勇气多一分,达成成就的可能性也会多上一分。
Ty就是勇气带给她的奖赏。
从装修照相馆到现在,每周她都强制要求自己去拍几组创作片,摄影,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她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去摸索去突破自己去获得更多成长。
最开始她拍朋友拍朋友的朋友,拍了一个多月,她们要么要上班没时间和她一起创作要么就是对摄影也没有多大的热情,创作主题也受到了很大限制,她思考再三,决定在网上约拍模特或者素人一起去创作。
她加了两个本地约拍群,原以为是同好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结果才发现一个群天天晒装备,约拍呢就是一群人扛着大炮去打鸟,非土豪林熹朝默默退了群。
另外一个群呢倒是晒人像,但是……内容几乎都是限制级的了,每一种摄影理念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可是她并不认同私房摄影就一定要暴露要色情,或许是她狭隘,可是她接受不来,默不作声地退了群。
在这两个群里游历过一遭,林熹朝还是决定单打独斗去闯江湖。
然而,网络海海,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些次,她发的约拍帖子都石沉大海,她主动发给别人的约拍邀请也没有收到回复。
她都打算在路边要是看到合眼缘地直接拉别人一起去创作了。
林熹朝还真就这么做了。
发传单的时候一位穿着JK制服的女生路过她,她随手递过去一份传单,女生友好地接了过了马路。
车水马龙中,穿着制服提着黑色手提包的少女让林熹朝有一瞬恍惚,她脑海里甚至已经想象出少女在津江河堤边骑着单车的画面了,对,车子前面是竹编的篮子,上面放着鲜花。
女生越走越远,林熹朝在心里挣扎了三秒便追了上去,如果她无法将刚刚的画面通过自己的相机呈现出来,她会,十分遗憾。
而她,一点点都不想要这种遗憾发生。
她追上了女生,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女生本来就是一位小网红模特。
两人一拍即合,加了微信,很快便商量好了创作计划。
女孩子被风吹乱的发丝,嘴角挂着恬淡祥和的笑容,一只手随意地举着被点燃的仙女棒,林熹朝拉着曲线将照片调成自己最满意的色调,忽然就有些开心。
即便这项工作收不到任何一点物质回馈,好像啊,自己开心的能力正在一点点回到身体里面呢。
忽然就觉得,哪怕前路再漫长,她也一定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摄影师。
很多年后林熹朝再回忆起这一天,总是万般庆幸,庆幸第一次主动约拍的陌生人给了她最大的善意,丝毫未打击她的摄影热情反而给予了她信心。
谁说不是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啊,都奠定了自己成长的基石。
林母唠叨了一会儿看了她屏幕一眼:“把别人拍得这么好看,怎么就不知道打扮打扮自己!”
“多谢老妈夸奖!”林熹朝笑道。
“夸你什么了,你丑得到现在都没人要!”
“你说我丑?前几天我听你和别人语音说我家老二长得很漂亮呢?”
“我懒得和你说,我回去了,你趁早去买书回来看,等过两年你想考公务员也没资格了。”
林母说着,又去将她的床单卷起来:“我给你拿了新的,自己换!”
“多谢妈。”
林熹朝边修图边等人,等了一下午,人没来。
给对方发消息,对方回复临时有事来不了了。
她将修好的图再检查了一遍,打包发给Ty后锁了门,抱了传单出去发,发着发着感到了一些烦躁,她没有对现在选择的路感到过后悔,只是在听到不叫好的声音时,难免有些气馁。
茫然地晃悠在庆熙路,不知不觉便走到了拐角处,喧嚣声渐稀,林熹朝抬眸,思睿书店就在几步远的地方。
书店一共有两层外加一个小阁楼,因为在拐角处,所以朝人行道两面设计成了挑高的玻璃房,外间窗框是白色以免和庆熙路太过格格不入,内间则是木质构造,玻璃房内随意地放置着几张桌椅方便读者阅书,推门进去,满室阳光里是书香味,还有木头被蒸出来的香气。
玻璃房一侧的木质扶梯连接了二楼,二楼三面墙都是书,还有一侧全部是落地窗,窗外是竹林,绿意森然。
最为巧妙的设计便是小阁楼了。
小阁楼每次只能上去一个人,有电动楼梯,按下遥控器,楼梯会从天花板的夹层中伸出来让人爬上去,上去的人可以将遥控器一同带上去将楼梯收回去。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专属空间。
阁楼里开了天窗,还有榻榻米,书都是随意摆放的,有一种慵懒的惬意。
到了晚上,暖黄的光透过玻璃洒向尘世,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淡泊宁静,远远地就吸引着人想要进去一探究竟。
她收了传单,半只脚踏进去又缩了回来。
正在柜台边罗列书单的老板娘看到这一幕,将脑袋从摆得密密麻麻的书籍间探出来,友好地朝她笑笑:“可以随便进来看的,”又指了指她挂在胳膊上的相机,“当然也可以随便拍照,这个点也没人呢。”
林熹朝站在门口犹豫了一瞬,逃也似地跑了。
老板娘愣了一愣,真是奇怪的小姑娘。
跑出几十米远,林熹朝才停下来。
从前去思睿书店,与其说是去看书,不如说是凭物思人,可是现在,她还怎么敢进去呢?
她才喘匀气,Ty发来了消息:去看我微博,这组图好评比以前的都多呢。
Ty微博粉丝不算很多,但也有近一万。她一个激动,差点被自己呛到,打开微博一看,底下已经有五十多条评论了,清一色的好评,有人按图索骥关注了她新注册的微博号。
她几乎都是蹦着回照相馆的。
只是要说这关注起到的实际效果,也就是让林熹朝分享照片分享得更加积极,发传单发得更加卖力了。
然而每天都有人来咨询,最终要拍的人几乎为零,问原因一半说价格还需要再考虑考虑。
她左思右想,将本来就很实惠的价格降低了一点,先接到客片再说。
调低了价格后果然就定下来两单客片。
其中一人只是付了定金但是要下个月才拍。
另外一个人定的周末拍,拍完后林熹朝连夜修图,第二天中午返图。
原以为对方会满意她的速度,没想到顾客说:“别人影楼修图都要大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的,你给得这么快有没有修啊!”
因为有这么一遭,林熹朝就很忐忑了,生怕她不满意。
果然,顾客确实不满意:“有点胖啊,你是不是没有给我推瘦一点啊!还有这个色调不够亮啊!”
林熹朝翻她的图片,不胖啊,她仔细做了液化的,在保持比较自然的比例下调得比本人瘦一点。
至于色调,她们拍的轻复古风,色调不宜太过明亮,不然会失去很多细节。
心里不免有些受挫。
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审美有问题又或者是技术不过关,她选了两张请教Ty,Ty很快回复她,只有一句话——你是摄影师,对作品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林熹朝默了一默,是呀,她不能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而否认自己的水平。
审美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她不应该随随便便怀疑自己,要说技术的话,前期没有问题,顾客既然不满意后期,身为乙方,她按照对方的要求再修一套好了,不过是多花一点时间。
她问过顾客意见重新修了一张样图,确认没问题后将剩下的图全部按照这个风格走了一遍。
等她修好最后一张要返图的时候,对方忽然说:“不用修了,我把照片发给我朋友们看,我朋友说之前修的那种比较好看哦。谢谢你啦!”
虽然过程有点不美丽,结局勉强也算皆大欢喜,林熹朝完全忘了她花了十几个小时重修的那套图。
顾客将图发到朋友圈后,她的不少朋友们觉得拍得很好,问她要了林熹朝的微信。
微信里一下子多了好些申请,林熹朝抓抓手,感到钞票在向她招手,但这些人问了之后便没有了后文。
一问原因,依然还是价格。
林熹朝简直要抓狂,咬牙将又新增了一个价格更白菜的拍摄套餐,等打开知名度了再调整价格吧。
可能是价格再次降低了的缘故,也有可能是因为天气渐暖百花开放,发完传单当天就有人约她本周末拍照。
然而,对方收了图就把她拉黑了,尾款都没有付。
打电话过去,对方关机了。
她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如果对方不满意她甚至可以退还定金,可这算什么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