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第二十七年秋 > 第二十七章 春节

第二十七章 春节(1/2)

目录

小时候,林熹朝最期待新年。

新年意味着新衣服,意味着好多好吃的,意味着好多好玩的。

长大后,年味渐淡,但林熹朝还是期待新年的到来。

新年意味着放假意味着回家回家意味着团聚意味着新的开始。

她回家后一周,林熹微也放假了。

自此,每天早上叫醒林熹朝的不是闹钟,而是林熹微在院子里朗读英语的嘹亮声音,头两天她充耳不闻,继续赖在被窝里,第三天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林熹微啊林熹微,你为什么就是个学习用功的学霸?

她这学渣真的不好意思赖床了。

吃过早餐,林父出去开车,林母去离家步行三十分钟的街上赶早市,过年还有许多干货没有买。

林熹朝挎了相机一同去。

市集上热闹得很,熙熙攘攘,大部分都是来打年货的人。

有称斤打两讨价还价的,有举着对联翻来翻去的,也有小孩子穿着厚厚的花棉袄跑来跑去……

林熹朝举起相机拍了几张,林母已经买了几袋子干货,对着她喊:“你在干啥呀,我手上提这么多东西也不知道帮我拿,早知道叫你姐来了!”

林熹朝嘿嘿一笑,连忙把相机塞回包里,跑过去把袋子接过来。

俩人逛着集市,好久没体验过这样既有春节气息又有时代感的集市了,林熹朝东张西望。

“哎哎,妈,妈,这个,给我买个这个吃。”

林熹朝指着一处小摊,摊主面前是一个木桶,桶里装了和好的糯米和面粉,摊主用勺子挖出一团放在小砧板上,握拳一压,压出小小的凹槽,从另一边的盆子里用汤匙挖了一匙捣碎搅拌好的绿豆,放进凹槽里,再一捏一压,一块绿豆糯米粑便做好了。

过油炸至金黄,捞起来放在锅上面的架子上。

林母诧异地看她一眼,还是买了两块给她:“多大的人了,还跟个小孩子样好吃。”

“嘻嘻。”林熹朝笑笑,哪怕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在父母眼里也是长不大的孩子。

林母从她手中拿过两个袋子,方便她好拿着吃。

林熹朝把剩下的袋子挂在胳膊肘上,咬了一口糯米粑。

脆脆的皮,糯糯的糍粑,清香的绿豆馅,哇,这个味道,真是太让人怀念了。

吃完这个,林熹朝又发现不少往后再也没有吃过的东西,可是肚子已然有点撑了,林熹朝流着口水逛完了集市。

所以,每逢佳节胖三斤,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帮父母准备新年的过程里,也更加期待春节的到来。

辞旧迎新,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

大年三十,吃过年饭,去老家祠堂点过长烛,一家人等着看春晚,林父林母会给他们发压岁钱,不多,一人十块钱,是林母早就准备好的十分崭新的钞票,讨个吉利。

林熹朝用这两个多月拍照挣的钱,给林父买了一个三星的揭盖款的手机,在智能手机没有问世的年代,翻盖手机可洋气了。

林父之前都是用的小灵通,他工作中经常要打电话,不是很方便,但是又不舍得换手机,林熹朝便买来了,把她拍照的钱全都花完了。

余修远奖给她的两百块钱给林母和林熹微分别买了一套保暖内衣,还好,这个时代两百块钱还是能买到两套衣服的。

林父林母看着这些礼物诧异不已,林熹微知道她在学校里拍照赚钱,她刚开始不是很同意,觉得会耽误学习,林熹朝好歹把她劝服,不过两人都没有告诉爸妈,在他们眼里,学习是顶要紧的事情,如果被爸妈知道她不好好学习隔三岔五地去拍照又得被教训了。

林熹朝只说是在元旦的宣传黑板报评比中获得的奖金,这个是实话,林熹朝当时拿了第一名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是提过的,所以夫妻俩便没再多疑,骂她几句乱花钱还是开心地收下了。

零点的钟声一过,外面鞭炮声烟花声齐鸣,林父也去楼下放鞭炮去了。

和着鞭炮声,林父的手机短信提示音响个不停,再接着就是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全部都是给林熹微拜年的同学。

林熹朝有些纳闷了,怎么自己一个都没有啊?她这所谓的自来熟人缘好难道是假象?

她纳闷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现在的高中同学都还没留下过电话号码呢,有人能给她打电话拜年那真是见鬼了!

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

林熹朝以前是非常不喜欢拜年这个环节的,她们家族读书的小孩子不算少,亲戚们又爱攀比,总免不了问东问西的,对于成绩不算优秀的她来说,简直是煎熬。

大年初三,林熹朝小婶来她们家拜年。

林熹微叫了声小婶就不搭理她了,林熹朝见状,照旧热情地迎了上去。

小时候林熹朝不懂事还很喜欢这位小婶,她每次见到她和林熹微就是各种夸,直夸得林熹朝觉得自己是上天遁地无所不能的小公主——其实是说她调皮捣蛋不省心各种绵里藏针呗。

小婶家里很有钱,每次来她们家手都不是空的,什么过期的旺旺大礼包啊被她孩子穿破的衣服呀玩坏的游戏机什么的——小时候林熹朝还欢天喜地的,长大后才意识到她们家是没这位婶婶家有钱,但也不至于穷到吃过期食品穿破烂啊。

不仅如此,小婶还喜欢在她们家翻箱倒柜,每次翻得乱七八糟还美其名曰“我帮你们看看你们家缺啥我去给你们买”——啊呸!

最气人的是有一次,林父林母结婚十周年,林父给林母买了一条金手链,小婶瞅见了说林母手腕比较细不适合戴这种手链,很是大方地把自己的“金手镯”取下来给林母试一试,又把林母的手链戴在自己手腕上,说是两人换着戴一段时间,林熹朝当时看到觉得小婶真是太大方了,金手镯那么大,手链那么细。

林母自然是不愿意的,可是小婶戴着直接走了,下次来的时候说不知道掉哪里,把这个“金手镯”抵给了林母——林熹朝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假的金手镯。

长大后,她姐妹二人迟迟没嫁人,这位小婶一个人说的糟心话都抵得上七大姑八大姨加在一起说的了,不知道给林父林母添了多少堵。

林母客气地应付完小婶,给了堂弟五十块钱的红包,好歹把她送走了。

晚饭的时候,林熹朝瞅着小婶送来的一盒有点压扁的蛋黄派,主动请缨:“明天我一个人去小婶家拜年。”

林母默默叹一口气,她以为林熹朝还跟小时候一样喜欢这个小婶呢,她打心里不待见林熹朝的小婶,但是她为人质朴良善不愿意和亲戚交恶,也不愿意直接和孩子说太多亲戚的不好,只盼望着孩子长大懂事能明事理:“你想去就去吧,早去早回。”

晚上林熹朝问林母找到那个假的金手镯,说明天拿去还给小婶,林母更郁闷了。但是她每次看到这个手镯心里也不快,好多次想丢又放了回去,索性拿给林熹朝让她还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熹朝就出门了,林母让她提一提家家红去,林熹朝以太重了为借口没有提去。

到了小婶家楼下,找了个地摊用压岁钱买了一提脑白金——这个年代最受欢迎最拿得出手的春节礼品。

敲门,小婶从厨房里出来开门,林熹朝笑呵呵地给她拜年,说了很多吉祥话,只把小婶逗得呵呵笑。

客厅里还坐了几个认识不认识的亲戚,听到林熹朝这一连串吉祥话直夸她会说话,林熹朝也喜气洋洋地都给他们一一拜年。

小婶热情地把她迎进去,把脑白金接过去放在地板上,已经开始盘算着什么时候把这个脑白金拿去给自己父亲。

她又殷切地问林熹微怎么没来,林熹朝随意而又大声地回道:“哦,昨天小婶说让我们今天来给我们发红包,我姐不想让小婶破费就没来。我本来也不想小婶破费,但是我长这么大小婶第一次要给我们姐妹发红包,我也不想辜负小婶心意,所以我来了,我姐那份我可以帮小婶带回去,嘻嘻。”说完傻傻一笑。

小婶汗,她只是随口提了发红包压根没打算发呀,旁边的亲戚笑吟吟地看着她小婶,想看看她是不是要发红包。

小婶被众人看着,也不好不发了,左右不过是两个红包,她口袋里红包多得是。

她把手往围裙上擦擦,准备伸进左边口袋,林熹朝眼明手快地拦住她的手:“哎呀,小婶你手上都是油,别弄脏你这好看的大花袄子,我来帮你拿!”

直接伸到右边口袋摸了两个出来:“谢谢小婶!”

小婶瞪圆眼珠,这两红包是她准备给自己娘家的孩子封的呢。

林熹朝笑眯眯地接下,又说了两句吉祥话,又佯装看了一眼红包,开心道:“哎呀,小婶太谢谢你了,两个红包二十块钱!可以买复习资料了呢!好棒呢!”

旁边亲戚内心:这也太小器了吧,他们家这么有钱,这么多年才给自己亲侄女发一次红包,一个只有十块钱……

小婶内心真是一百个问号,不是一个里面两百吗,怎么变成了十块钱?难道放错了?

她认真判断林熹朝表情,表情真挚得很,遂不疑有他,她确实给一些红包只放了十块二十块给一些不熟的亲戚的孩子的,想来是自己装错了,那歪打正着。

说着便去给林熹朝倒茶,林熹朝拉住她:“小婶,不用麻烦,这个罐头水果挺好的呀。”

小婶看着茶几旁边还没拆开的罐头水果,十分纠结,这是一大早一个亲戚拿来的,上好的罐头,还来不及放里屋去。

“小婶,你手上油,我帮你拆开哈。”林熹朝直接拆开了,很是大方地拿出来给沙发上的亲戚一人一瓶,借花献佛,这些亲戚对林熹朝瞬间有了好感。

林熹朝自己拿了一瓶拆开吃了两口放桌子上,又拆开一瓶给小婶:“小婶,你吃,真好吃。”

旁边亲戚心里道,这侄女虽然有点不懂味,但真是心疼自己小婶,还知道分给我们,好孩子!

小婶轻捶胸口,一共才八瓶,就这样被林熹朝分完了,她准备明天拿自己上级家里拜年呢!心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