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娶你回家(1/2)
文/朱镜辞
一、下雪天最适合吃火锅
方河检查完最后一遍压制文件时,已经晚上十点五十了。
视频网站那边又在线催更了,她边上传文件边回了两个字:好了。
对方发了一个感激涕零的表情包,又附上一句话:谢谢长安老师,辛苦了。
方河疲惫地叹了一口气,礼貌地回:不客气。
现在视频网站为了抢占点击量,每周更新前都在争分夺秒,压力自然转嫁给了字幕组。他们拿到生肉(片源)时快九点了,翻译、打轴、校对、特效、压制、发布,这些复杂的工序被压缩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本来压力就很大。
偏偏今天他们组的老大故里今天有事请假了,没他坐镇,大家心里都没底,生怕耽误更新时间。
方河平时负责校对和发布文件,今天临时顶上翻译工作。整整两个小时她都坐着一动不动,这会儿骤然放松下来,感觉浑身像散架了似的,又酸又疼。
她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脖子,一扭头发现窗外飘起了大雪,地上已经积了白茫茫的一片,刺得她眼睛微微发痛。
她伸手调暗了桌上的台灯,起身去洗漱间取了隐形眼镜,再回来时剧已经更新了,网友们正在弹幕里热烈地讨论新剧情,弹幕里偶尔飘过“字幕组辛苦了”“字幕组神速”“感谢字幕组的大佬们”……
方河看着那些弹幕,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报。
这是她加入“Angle”字幕组的第九个月,也是她参与翻译的第三部美剧。
一年前她辞职后,在家当了三个月混吃等死的米虫,朋友看不下去,就把她拉进字幕组的大坑。
字幕组从2001年兴起至今,大多数是纯兴趣爱好的公益字幕组,纯粹就是为爱“发电”,没有一分一毫的报酬。
“Angle”也是公益字幕组,它的创始人故里拒绝将其商业化,每月自掏腰包给组员每人两千块的补贴,而方河没有接受,她不想让别人来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也没打算靠这个来养活自己。
虽然方河不靠这份活儿吃饭,但饭还是要吃的,她下午一直在查资料,没顾得上吃晚饭。
这会儿忙完她才觉得饥肠辘辘,拿出手机正准备叫外卖,却看见微信通讯录里有一个加好友的请求,她打开一看,竟然是故里。
方河跟这位“领导”并不熟,甚至没有单独说过话。她以为故里有工作要交代,赶忙点了通过,很快对方就发消息过来了。
故里:辛苦了,吃晚饭了吗?
面对“领导”突如其来的关心,方河一时有些不适应,犹豫了片刻才回复。
长安:还没。
故里:地址和电话发我。
方河还明白他的意图,他又发了一条消息过来。
故里:今天下雪,适合吃火锅,不过现在太晚,叫你出门不太好,所以只好让火锅上门去找你。
方河愣了一下才想起来,她前几天刚把微信签名改成“下雪天最适合吃火锅”。
长安:你怎么知道我这里在下雪?
故里:我今天刚好来西安出差。
方河看了一眼时间,都快十一点半了,她暗自松了一口气,幸好时间晚,不用出门了。
长安:谢谢你啊,不过不用麻烦了。
故里:你要是连我这一点小小的谢意都不肯接受的话,下次我都不好意思再开口让你帮忙了。
方河加入“Angle”这么久以来,从未接受过组里的任何福利。她不喜欢欠别人什么,对方可能也是如此。她纠结了一下,把地址发了过去。
可平白无故吃了别人的东西,她心里又有负担,毕竟他们只是萍水相逢的网友,现在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散在人海里,终身不遇。她不想到时候还欠着人家一顿饭,于是又补了一条消息。
长安:那明天我请你吃饭吧!
这次对方没有秒回,方河怕自己的主动邀约让对方为难,正犹豫要不要把消息撤回,对方却回复了。
故里:好啊!我正好也想见一见你。
二、你长得太好看了,容易让人质疑你的业务水平
方河一觉睡醒已经十点半了,她匆忙洗漱完毕就赶往约好的餐厅。
她刚到餐厅坐下不久,就有人走到她面前,她抬头一看,来人长腿阔肩,眉目俊朗,仿佛偶像剧里走出来的男主角。
她不由得愣住了,那人朝她伸出手,眼中含了笑:“你好,我是赵潜。”见她一脸茫然,他又笑着补充,“故里。”
方河这才反应过来,赶忙伸出手:“你好,方河。”
赵潜从容地在她对面坐下,点餐时细心地询问她的喜好和禁忌,举手投足间如清风朗月,让人不禁生出七八分好感。
方河忽然就有点自惭形秽,早知道出来前就认真打扮一下了,想到她那塞在雪地靴里的加厚运动裤,她不禁老脸一红。
幸好店里暖气很足,她脸红也不会显得太可疑。
赵潜点完餐,把菜单递给一旁的服务生,笑着看向她:“你跟我想象中一样。”
这话乍一听有些暧昧,方河忍不住想入非非,她赶紧掩饰性地喝了一口水:“想象中?”
赵潜坦诚地说:“翻译讲求‘信’‘达’‘雅’,你是我们组里把这三个字做到极致的人。见到你之前,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女生才能把翻译做到既引经据典,又能融入现下的流行语。”
他看着对面的女生,她的身上有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度,但没有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冷,让人相处起来格外舒服。
“现在我知道了,就是你这样的。”他真诚地说。
方河被人当面表扬,顿时更加不好意思了,她羞赧地理了理头发,礼尚往来:“谢谢,你更厉害,翻译得又快又准,是我们整个组的偶像。”
赵潜被她这波毫无技术含量的吹捧逗笑了:“你也是我的偶像。”见她的杯子空了,他体贴地帮她添了一杯柠檬水,随口问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以前是记者,现在转行做编剧了。”方河一向不喜欢打探别人的私事,但她也不想当一个话题终结者,尤其是在这么好看的人面前,于是故作好奇地问,“你呢?”
赵潜说:“我是医生。”
方河有些意外:“你看起来不像医生。”
“为什么?”
“长得太好看了,容易让人质疑你的业务水平。”
她如此坦诚,倒让赵潜愣了一下,他笑着说:“我曾经确实有这个困扰。”
赵潜虽然长得很有距离感,但生了一双笑眼,笑起来的时候给人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让一向讨厌应酬的方河第一次没有如坐针毡的感觉,反倒和他聊得很愉快。
一顿饭吃完都快三点了,方河怕耽误他赶飞机,忙叫来服务员结账,谁知他已经结过了。
作为东道主却让客人请客,方河很过意不去:“我送你去机场吧?”
赵潜欣然接受:“好啊!”
两人边走边聊,到地下车库时,门口的LED屏幕上正在播放周斐的广告,方河看得一个恍惚,蓦然噤声了。
赵潜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柔声问:“认识的人?”
方河淡淡地“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他也没有多问。
这就是成年人之间的分寸感,不会轻易逾矩,彼此间保持着让人舒服的距离。
方河微微松了一口气,笑着说:“走吧!”
三、今天也是个适合吃火锅的日子
赵潜再见到方河是回京的一个月后。
有一天中午,他突然接到方河的电话,说她最近接了一部医疗剧,有些专业知识想向他请教,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他原以为她只是用微信或者打电话来向他咨询,没想到当天傍晚他下班回家时,看见她坐在医院大厅里发呆。
外面大雪纷飞,从落地窗玻璃漏进来的雪光将她的身影衬得缥缈而虚幻。他一时理不清这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望着她。
也许是他的目光太炙热,方河忽然抬头朝他的方向望来,待看清来人后,她淡淡一笑,起身朝他走来。
“下班了。”她的语气熟稔得仿佛是和他相识多年的老友。
赵潜笑着点点头:“嗯,你什么时候来北京的?”
“来了快半个月。”许是想到之前的承诺,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抱歉,前段时间项目组一直在开会,我没顾得上联系你。”
“没事。”赵潜毫不在意,他抬头看着外面厚厚的积雪,眉眼间染了笑意,“今天也是个适合吃火锅的日子。”
附近有一家网红铜锅羊肉店,他们去的时间比较早,只排了十几分钟队就轮到号了。方河不喜欢羊肉,赵潜点菜时把羊肉都换成了牛肉,方河虽然有点意外,但转念想到羊肉太膻了,一般人都受不了,也就没有多想。
直到点完单,他特意跟服务员交代饮料不要乳制品,她才微微愣了一下:“你乳糖不耐受?”
“不是。”赵潜笑了笑说,“我记得你不喜欢。”
“你怎么知道?”
赵潜把拆好了的消毒餐具递给她:“你之前在群里说过。”
方河仔细地想了一下才想起来,她刚进组时有一次大家在群里聊天,谈到最讨厌的食物,另一个翻译点名问她,她就提到了奶制品。
那么久远的事情,他竟然记住了,方河有些意外:“你对所有人都这么好?”
赵潜认真地想了想,摇头否认:“也不是。”
她在他心里和其他人是不同的。
其实起初他对方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知道组里进了新人,每周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很少在群里聊天,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直到后来组里发补贴被她拒绝,他以为她只是来消遣时间的,没想到她对工作极其负责,就连组里其他人要去约会,她都主动帮忙揽下工作。
他从未见过像她那样真诚而疏离的人,忍不住多关注了一下,然后他就发现她的翻译水平极高,满腹才华,却又不露锋芒。
“你住哪里?”锅里的汤煮沸了,赵潜把牛肉放进去,“朋友家还是酒店?”
“项目组在四环那边订了酒店。”方河顿了一下,有些迟疑地说,“我可以跟你去医院体验一下医生的生活吗?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更真实。”
其实项目组请了专业顾问,可顾问只负责筛除剧本里的专业性错误,不负责教编剧专业上的知识。她只是一个小小的编剧助理,跟顾问也没什么交情,不可能事无巨细地麻烦人家,所以只好自己找新顾问了。
赵潜赞同她的想法:“可以,不过你要是来的话,我就得按照实习生的标准要求你,医院有事你就必须随时出现。你现在住得太远了,不方便。”
方河有点为难,虽然她前几年工作有些积蓄,但待业在家这一年已经花完了,现在她只是一个编剧助理,每月工资六千,想要在二环租一个适合写稿的房子,应该不太容易。
她沉吟片刻,说:“那我想想办法。”
赵潜把煮好的牛肉放进她的碗里,状似无意地说:“我家有空房间,你不介意的话可以住下,有什么医学专业问题,也可以随时问我。”
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了,方河没有拒绝:“那我给你房租。”
赵潜也不推辞:“每月两千,包三餐和水电费、物业费,可以吗?”
“当然可以!”白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方河心里有些过意不去,“顾问费可以先欠着吗?等项目金发了,我马上给你。”
她一句话又把他们的关系拉得疏远了,赵潜心里有些失落,面上却不动声色:“好啊!”
四、要是国产剧编剧都像你这么负责,我以后再也不看美剧了
第二天早上,方河搬完家赶到医院时,赵潜正好查完房从病房出来,边走边和身边的医生交谈。
阳光从玻璃窗外照进来,在他的白大褂上洒满金色的光影,衬得他那轮廓分明的五官越发俊秀耀眼,方河忽然觉得她的剧本中的男主角有了具象,不由得看得呆住了。
“赵医生很帅吧?”一个娇俏的声音突然在她身后响起。
方河回头一看,身后站着一个娇小可爱的护士,赶忙打招呼:“你好,我是新来的实习生方河。”
“我是何田田,赵医生特意交代过,你来了就先带你去办手续。”何田田热心地带她去护理部办手续,走了几步后她突然转过头,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科室曾经流行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是来跟赵医生学习的,你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医护人员。如果你是来跟赵医生谈恋爱的,你一定会成为最惨的女生’。”
方河大吃一惊:“他喜欢男的?”
何田田被她的脑回路逗乐:“不是!因为赵医生有个又漂亮又有才华的‘青梅’,所以你千万别对他有非分之想。”
方河乖乖点头,心里却莫名有些遗憾,果然这年头好看的人,不是英年早婚就是名花有主了。
方河办完手续回到科室,赵潜已经查房回来了,见她穿着护士服推门进来,他眼里有小小的惊艳:“很适合你。”
“谢谢。”方河被他一夸,不自在地扯了扯衣摆,“有什么需要我帮你做的吗?”
赵潜起身走过来,把一个文件夹递给她:“三院有个专家会诊,你跟我一起去。”
“我可以去吗?”方河接过文件夹,心里有些顾虑,“你这样带实习生算不算违规啊?”
赵潜绅士地替她开门:“没事,我跟院长打过招呼了,而且你只需要在旁边看着就行,专业操作不会让你插手。”
方河这才放心:“那就好。”
有了赵潜的关照,方河几乎在整个心胸外科畅通无阻,当然手术室不会对她放行,不过赵潜把他之前教学的手术视频拿出来供她学习参考。
赵潜做手术时她就在办公室看书和看视频,她想把剧本写得更有质感一些,可大量医学专有名词看得她头昏眼花,生不如死。
赵潜推门进来,见她满脸痛苦地趴在桌子上,吓了一跳:“你怎么了?”
方河无精打采地翻着书本,有气无力地说:“学医简直太难了,这哪是凡人学的东西,这分明是给神仙学的!”
赵潜被她这一串大贯口逗乐:“你旁边就站着一位神仙,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方河生无可恋地摇摇头,突然又打了鸡血似的坐起来,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赵医生,你有没有转行的打算?要不你来演吧?”
赵潜被她看得头皮发麻,连连拒绝:“术业有专攻,这个我爱莫能助。”
方河叹了一口气,拿起书继续看起来。
赵潜见她拿出高考生的学习架势,忍不住打趣:“我听说彭于晏和张震每演一部电影,就学会一项新技能。你也打算写一部剧,学会一个新本领?”
方河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我没他们那么厉害,我能顺利完成剧本就不错了。”她说着拿起手边的笔,比画起医生握手术刀的姿势。
赵潜看着她专注的模样,忍不住弯了嘴角:“要是国产剧编剧都像你这么负责,我以后再也不看美剧了。”他走上前,纠正她的握刀姿势,“大创口要用执弓式,力量主要集中在腕部。”
方河按照他说的调整了几次手势,还是不得要领,突然一只手轻轻地覆在她的手背上,接着耳畔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这样。”
方河浑身一僵,心跳忽然漏了半拍,像被火烧了似的仓皇站起来,声音低如蚊蚋:“何田田刚才说有事找我,我去看看。”
不等赵潜回应,她就夺门而出,一口气跑到医院后的废弃楼,她才觉得擂鼓一般的心跳渐渐平复下来。
方河平复好心情,正准备回医院,突然有人挡在了她面前,是昨天在病房推销保健品的大叔,被她叫保安赶出去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看来对方是专门来堵她的。
方河低着头,试图从大叔旁边走过,却被他推得踉跄着后退了好几步,险些撞到后面的铁架,这时有人从背后轻轻托住她:“你没事吧?”
方河回过头,看见赵潜正一脸担忧地看着她,她摇摇头,视线无意间扫到赵潜的胳膊,只见他的袖口处有一团殷红的血迹慢慢晕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