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全家流放海岛后,带着族人杀疯了 > 第95章 大结局

第95章 大结局(2/2)

目录

梁衙头走了这一圈,周围那些惊叹和王天震的讲解,各种声响分明响在耳畔,却又离自己很远。

他看着眼前晒得像块黑炭,矮矮瘦瘦的王天震,看着周围闻讯而来的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他觉得,得在村里住下了,他要听听,是什么秘宝让村子在荒芜中新生。

一说到安排他们住宿,他本以为是直接住到王天震家里去,谁料薇薇却说,村里有客栈,她带他们过去。

听听,一个村子里还设客栈,客人从哪里来,这客栈的建立是在浪费他的银两吗,但显然,他那点银两,真是……能做什么呢?

到了客栈,大伙又是感觉,他们这些在州府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泥腿子,乡巴佬吧,这叫客栈吗,这恐怖连皇帝宫里造办处的工匠都做不出这些新鲜玩意来。

什么叫抽水马桶,什么叫自动唤醒服务,还有西洋钟,灶房里是自动打火的灶台,一问才知,是用沼气供火,这儿用的方便了,以后给全村通沼气。

全村通,这是人说的话吗?

沼气?岭南之地叫瘴沼之地他知道,沼气能生火他不知,沼气最后被利用成生活工具是怎么办到的?

可惜王天震不说,他说这些小事就不劳梁大人费心了,大人赶大事,这些泥腿子做的活不用明白太多。

可是,可是……他也想给自己家按上一个啊,哦,还有那个自来水管子!

天,他不能再想了,再想他觉得他脑子不够用了。

梁衙头到新洲村的这三天内,将整个村的便宜设施都试了个遍,又去看了他的码头,来到这片等着他指点江山的地段,未进过村民开荒,一路过去尽是荒蛮,在这儿才算是找回了他熟悉的草木,熟悉的感觉。

可是,熟悉归熟悉,见过好的了,还能再适应这样落后原始的生态吗,再加上如今的梁衙头那是财大气粗,膘肥体壮啊,六月的天,走多几步都受不了了,叫着二狗三胖去看码头吧,他现在要回去客栈享受挂顶的自动铺风扇了,扇下置冰块,凉风习习,室温将至春季的清凉,再配上一杯西瓜汁冰饮,夏日里让人走入都不想再出来。

当晚,新洲村为迎接老朋友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海鲜烧烤,梁衙头忆当年,流放路上烧烤没少吃啊,可海鲜烧烤,搭配王薇薇不知从哪找来的香料那么一撒,烤海蛎,烤青口,烤粉丝扇贝,烤带子,大蒜爆香城蒜蓉酱一铺,尝一口,是蒜香满嘴中带着海鲜的鲜嫩肉甜,那味道绝了,还有那些长得像竹子虫一样的蛏子,直接往海盐上一插,上锅一蒸,尝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海鲜本味,嫩,滑,鲜,不错不错,可他还是喜欢重口味,把金银蒜蓉酱往蛏子上一抹,那一口鲜香爽辣嫩才是他的最爱。

月光下,村民与梁衙头等人聚在一起,再不是从前的犯人与官差的关系,他们终于可以尽情地跳舞、唱歌,享受这个特殊又值得大伙高兴的夜晚。

更多的时候,梁衙头就坐在客栈的总统套房里,推开窗子看庄园里的村民干活,看他们在村长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每天干劲十足犹如打了鸡血一般上工。

当初王薇薇告诉他,和他五五分账的庄园很大,让他多准备些银子,以防止县衙之人坐地起价拿不下这块地,给了那些闻着味不顾一切的苍蝇商人扑来瓜分,为此,他还特意找了他的上官,连带着南州这边的谢将军的夫人掏出嫁妆钱来投资。

后来,庄园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他都怀疑王薇薇是不是贪了他的钱,怎么整块地还成了个无底洞,后来才知道是他格局小了,拖了谢将军的副将来暗访,说是庄园扩了又扩,建了又建,可以说,庄园都扩到隔壁村的地界去了,他们这庄园恐怕将来还得建个集市小镇了。

现在看,还真是那么回事,一年多了,庄园的开荒还在继续,村里的壮年人负责搬运和加工材料,用自家的板车把材料从集镇上一车车拉回村来,更多的是就地取材,山石,海石,海沙,村民们互相帮助,有的在搅拌砂泥铺路,工匠们开始雕刻砖石,给庄园打造更美观的交通和储物室,每一砖、每一石都经过仔细的打磨和拼接,手艺之了得,花纹之漂亮得都能入宫选匠人了,远远看着,那些砂石新路在他们手下延伸,宛如一条条银龙穿越在庄园之间。

梁衙头俯瞰全村面貌,新的石屋、道路、田野、村塾、医馆还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这让他想起当初回到三溪府跟自家夫人说,他那个义女一家人,在流放路上帮他寻了门能发财的生意,他夫人当时还担心王薇薇会不会来分一杯羹,其实他们若想要,他也不是不可以给的,但现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村子在建设,在崛起,比他见过的任何一个村寨更大、更美、更实用,他觉着,夫人的担心简直多余,王薇薇这一家人,根本不需要从他手指缝里抠肉吃,他们有智慧,懂统筹,村民信任他们,村民亲如一家,他们在任何地方恐怕都能找到生存下去的办法,温饱解决了就可以发挥才能让日子过得更好!

炎炎夏日下,这些村民们挥汗如雨,但都毫无怨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自豪和满足,是他们用双手一天天地改变村子改变这自己的家园,结果没有让他们失望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一年后,新洲村的海边新建了一处私人码头,码头不大,但来参观过的人回去,都会叹一句设计精巧,耳目一新。

码头开埠没多久,抢了不少老港口老码头的生意啊,这些倒是在梁衙头预料之中,上下打点,谢将军也派了副将来为新码头保驾护航,制止了某些被分割利益的商人搞小动作。

这些事,新洲村村民是不用理会的,他们只管在村长的领导下,抓紧机会搞钱。

村民们如今不用合力开荒了,开始为生活奔波,要说在这会,倒是很容易拉大贫富差距,也会有不少外地人进来,想要在码头上做事,这些人,都是有着看家本领的一批人,村民一开始还怕他们抢了自己的工作甚至是抢了他们的家,但在王村长与大伙说了什么叫做引进技术人才,最后也是风险给新洲村后,大伙才表示接纳。

而原村民,要么是在县城里给码头拉客,提成按照带来的客户订单总额找码头抽取,有些则是在码头附近拉开装运工的生意,有些则将村里的干货,刺绣店铺开到码头上,总之一句话,他们做一家独大的模式,想来码头开办南北铺子的商人,给码头管理人一笔高价占垄断行当,就可以高枕无忧抢断码头该行生意,一经推出此模式,占地费用水涨船高,从一开始一间铺子一年三十万银子涨到一年一百万两,还是一铺难求,这让那些官太太很是头疼啊,要多了肯定不太好,要少了吧,股东那么多感觉都不够分,最后还是王薇薇一个主意帮助了大家伙,继续投入建设。

好嘛,官太太们觉得这般不错的,挣钱不就是为了惠及后代,如今大伙的口号是,家有商铺养三代,那么家有码头还不都是子子孙孙们福气,谈妥了,让他们竞标吧,公平公正解决此事,他们也好继续为码头做建设。

王薇薇真的谢谢了官太们的远见,毕竟啊,这建设带来的方便那可是他们新洲村村民才能享受到的,不出一年,他们村的村民都能实现财富自由了。

而关于新洲村缔造了传奇的故事将会成为传说,但梦想中的桃花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追求他们的梦想,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全书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