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不坑人,同样不逊于别人坑自己(1/2)
今早我去文化厅汇报工作,正巧遇到赵处长,听他说有这么个政策,马上就想到你了。”
即便姜波没有刻意邀功,顾尘依旧能听出对方帮了大忙。
联想到昨晚分别时,姜波留下的勉励之语。
顾尘岂能不知道姜波和赵国梁根本不是偶遇,极有可能是一大早专程去找的人家。
赵国梁和颜悦色说道:“顾尘同志,老姜很少夸一个人,今早见面不断夸赞你有责任心更有能力,我查阅了一下你们村的情况,渔船和渔民都是现成的,并且还有码头,很适合搞对虾养殖。”
“你和你们村建虾池用的土地,滩涂,属于有关部门鼓励的养殖用地,可以争取到三年土地使用费减免,如果你雇佣的渔民属于贫困户,每人每月还能享受20块补贴。”
赵国梁话音刚落,姜波拍了拍顾尘的肩膀。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成为第一个搞出口养殖对虾的个体户,不仅能让你自己致富,还能带动当地渔民一起富,创汇,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是不是好事,顾尘算得比谁清楚了。
当然要干了。
他现在的秘密存款差不多有30万。
有一大部分不方便公开使用。
要是用来建标准化虾池,正好能洗白这些钱。
对外就说是银行贷款。
花出去再多,也没人会怀疑。
养殖对虾是上级鼓励的产业,有政策支持,经营起来风险小,利润高。
一个虾池三茬虾,一年净利润几千块。
十个虾池就是几万,三年就是二十万往上万,不仅能还清贷款,还能赚一大笔。
更重要的是。
一旦养对虾搞出名堂,自己就是丹城的个体养殖大王。
名利双收同时,承包县罐头厂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先进带动后进,这可是上级一直鼓励的精神。
那时。
方爱国这个混日子的厂长,也该挪挪位置了。
“赵处长,姜馆长,我干。”
顾尘声音坚定道:“只要手续和文件都通过了,我个人没有二话,我想我们村,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这就对了。”
姜波很满意顾尘敢于争先的精神,询问赵国梁多久能够走完流程。
赵国梁想了想,秋天应该差不多。
机关内部审核慢,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
哪怕是大力推广的方案,能在两三个月走完流程,已经算是各部门开绿灯了。
出口对虾,个人养殖,涉及十几个部门。
单单是管理海洋的部门就有六个。
还有银行,外贸部门,商业部门。
零零散散,少有一个环节都不成。
“要是遇到什么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帮你协调,你放心,有关部门一定会大力支持你。”
姜波亲自将顾尘送出办公室,又安排人开车送顾尘去火车站。
一有消息。
丹城当地的水产部门会第一时间联系顾尘。
火车上,顾尘心潮澎湃。
养对虾可比捕鱼挣钱。
一斤对虾出口能卖三块五,成本才一块五。
净利润两块。
一个虾池能产五千斤对虾,十个虾池就是五万斤。
净利润十万元。
一年三茬就是三十万。
火车驶进丹城火车站,顾尘和张铁柱背着冷凝器和电阻快步走出站台。
同一时间,大哥顾江已经开着铁皮船在码头等着了。
“小尘,你们回来了,钱都存好了。”
“哥,我这还有一个好消息。”
上了船,顾尘讲起养殖对虾的事情。
王家村附近的滩涂适合建虾池。
离码头近,方便虾苗,饲料和成品虾运输。
手续一批下来,就会有技术人员去现场勘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