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独步青云 > 第233章 老教授的点拨

第233章 老教授的点拨(2/2)

目录

陆摇没有直接回答宏大的目标,而是从自身经历说起:“我最早在市政府秘书科,是最基层的岗位。那时能感受到权力的存在和流转,却始终隔着一层玻璃,无法真正触及和运用。后来到了新竹镇,成为镇长,手中第一次有了实实在在的权力。推动新镇搬迁,成立镇属矿企……看着规划一点点变成现实,我才真切体会到,权力是实现抱负的工具。但越做,越觉得能做的、该做的还有更多。”

“所以,你需要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权力,不是为了掌控,而是为了做事。”周老教授缓缓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你是个实干家,这很好。我们现在的干部队伍,最需要的就是像你这样想做事、能做事的年轻人。”

他接着问,“那你觉得,在基层干事,最需要的是什么素质?”

陆摇沉吟片刻,道:“成熟且可行的理论指导。”

“不是权力本身?”周老有些意外。

“基层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事务极其具体琐碎。”陆摇解释道,“策制定得不‘接地气’,脱离实际,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就很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采取一些变通甚至违规的手段。结果可能是事办了,但路走歪了。所以,顶层设计时的理论支撑和现实考量至关重要。”

“看来你在基层这段时间,没有白待,成长很快啊!”周老教授抚掌轻叹,对陆摇的见解颇为赞许,“能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并且思考到政策制定层面的问题,你的视野已经超出了很多同级别的干部。”

两人就基层治理、干部培养、政策落地等话题深入交谈了很长时间,书房里时而响起周老教授爽朗的笑声,时而陷入沉思的寂静。

期间,一位气质干练、年约三十的成熟女子轻轻敲门进来添过茶水。她是周老教授的女儿周雯,平时负责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也协助处理一些文书工作。她悄悄打量了陆摇几眼,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直到夜色深沉,陆摇才起身告辞。周雯将陆摇送到门口,她没有多说话。

返回书房时,她看到父亲还在灯下爱不释手地翻阅那套古籍,忍不住说道:“爸,这套书看起来很贵重,你就这么收下,合适吗?我看这个陆镇长,年纪轻轻就能拿出这么贵重的东西,未必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清白。”

周老教授抬起头,看着女儿,摇了摇头:“雯雯,你这回可看走眼了。陆摇这个人,不简单。他会是个好官,至少,是个想做事、也知道该怎么做事的好官苗子。”

“不见得吧?”周雯蹙眉,“这套书,我虽然不懂行,但看这品相,市场价少说也得几十万。他一个乡镇镇长,哪来这么多钱?我们还是小心点,少来往为妙。”

“你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老教授用手指轻轻点了点书页上一处极其隐蔽的、用朱砂绘制的小小标记,“这套书,我上次见到它,是在江家老爷子的书房里。那是他的心爱之物,绝少示人。陆摇能得到它,并且拿来送我,这本身就说说明问题。”

周雯吃了一惊:“江家?你是说……陆摇是江家的人?”江家在省内的地位,她自然是清楚的。

“那倒未必。”周老教授沉吟道,“更可能的是,陆摇通过某种方式,展现了足够让江家看重价值,江家才愿意拿出这样的藏品,助他打通关节。这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考验。陆摇的背景你我都知道,几乎是白手起家。他想往上走,需要贵人提携,但前提是他自己得是块值得雕琢的璞玉。”

他顿了顿,看向女儿:“雯雯,你和陆摇年纪相仿。有机会的话,可以多接触接触,就当交个朋友。这个年轻人,未来或许不可限量。现在结下善缘,对你将来未必没有好处。”

周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爸,我明白了。我会留意的。”

周老教授不再多说,重新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合上古籍,用一块柔软的丝绸仔细包好,然后起身,将它锁进了书柜最深处一个带锁的抽屉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