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上古神墓 > 第217章 再破三境:金丹七重!

第217章 再破三境:金丹七重!(1/2)

目录

逆天林隐今日,彻底明白。

自己得到了一件怎样的逆天宝物。

如此不可思议的至宝,简直超乎想象,超出了自己前世今生对于任何武器、宝物的理解。

万界神石。

真的能够沟通诸天万界?

那就太过吓人了。

现在只不过是打开了其中之一的通道罢了。

就已经能够让自己的修炼速度蜕变数倍。

如果能够未来打开第二条通道、第三条通道……

乃至更多的通道呢?

那些通道一旦开启,就能够从中汲取来自其他世界的力量。

其他世界的灵气,甚至虚空世界之力。

到时候,不但万界果实不断诞生,自己所得到的好处也无法想象。

林隐刚才,清晰感应到,从那条意思世界时空通道中流淌出来的灵气,要比九荒天地间的灵气浓郁、纯粹了太多。

在本质上,要更强大。

诸天诸界,为何类似天外天、祖洲那样的地方,要比九荒天地的武道繁荣许多,为何人家那些世界能诞生出绝世强者,而九荒天地内的最强境界,只是人王?

事实上,就是因为天外天那种地方,天地间的灵气更浓郁,更纯粹,灵气的本质更高,世界之力更强大。

吸收那种本质更高的灵气,得到的好处自然就越大。

观想!

星辰观想术,再度被林隐运转了起来。

不过这一刻,林隐自然不敢和之前一般莽撞,去观想那无垠浩瀚的星空。

只是,神念爆发出去,抵达九荒之外,锁定了一颗星辰。

隔着无限的时空距离,在不断地观想之下,林隐身上笼罩着梦幻般的星光,似在逐渐产生着某种不可思议的变化。

一缕缕星光汇聚之间,在无形中,仿佛对林隐产生着一种淬炼。

淬炼着肉身、淬炼着神魂。

随着时间的流逝。

再度观想第二颗星辰、第三颗星辰……

直至,第十五颗星辰映入林隐眼帘。

他开始同时观想十五颗星辰。

如今这般境界、底蕴之下,再加上刚刚修炼星辰观想术,还并不熟悉,所能同时观想的星辰有限。

这已然是暂时的极限了。

按照此刻林隐的推演。

在未来,若是能同时观想上千颗星辰,或许便有希望让万界神石打开第二条世界通道,让其他世界的力量,再度降临下来。

总之……

只要万界神石一直在自己体内。

未来,总有一天,自己能得到天大的好处,产生无上的涅槃。

便在林隐继续沉浸在这种观想星辰的状态中时。

大殿被打开了。

林隐顿时睁开眼。

就看到副阁主上官阳匆忙进来。

“林隐!”

“疯了,拍卖会,各大圣地疯了。”

一踏入此间,上官阳就匆匆开口。

“哦?是吗?”

林隐笑着开口,显得很平静。

“生死令牌,一道令牌拍卖出了一百万灵晶!”

上官阳深吸一口气,不禁开口道。

“嗯?一百万灵晶?”

林隐露出意外之色。

他知道,生死令牌会在这蛮荒,乃至九荒大陆之中引起风暴。

那一道生死令牌,虽然起拍价只有一千灵晶。

然而,最终肯定能够拍出几万,甚至十万灵晶的天价。

但是怎么也没想到。

区区一道生死令牌,居然拍到了上百万灵晶的价格。

除去要给万象楼三成,自己等同于净赚七十万灵晶。

没错,是净赚。

因为……

炼制生死令牌,所需要的晶铁矿石之类的,压根不值钱。

最普通、最常见的晶铁,都能够拿来炼制生死令牌,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炼制生死令牌需要的万界之气,对于自己而言,自然也是没有任何的成本可言。

万界之气,认真而言,是无穷无尽的。

因为万界神石内部的那一方世界,乃是近乎于无穷无尽的,大到不可思议,不可想象。

林隐开口:“这上百万灵晶,只是因为生死令牌刚拿出来拍卖,才能有这般天价,但是越来越多的生死令牌出现之后,我估计最后能够稳在十万灵晶左右。”

虽然意外,不过林隐却也不曾被冲昏了头脑。

“是的!”

“拍走那一道生死令牌的,乃是无量剑宗的一位太上长老,似乎是给他孙子竞拍的。”

上官阳道:“各大圣地,这些大人物的子嗣,都需要生死令牌来守护,而且每个人,至少需要好几道生死令牌,为此,他们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顿了顿,上官阳继续分析道:“而再其次,便是各大圣地的一些真传弟子,各大皇朝的一些公主、皇子、太子,也都需要生死令牌来护体,也愿意以高价竞拍,所以一开始不能放出太多生死令牌……。”

“不用!”

林隐摇头:“要快,最快的速度炼制生死令牌,然后全部交给万象楼拍卖。”

上官阳疑惑。

林隐却开口道:“生死令牌,本身毫无价值,是天外天的降临者,携带的生死印记,才让这令牌有了价值,现在上界的生灵,还没有意识到生死令牌是无穷无尽的,等他们意识到了,收回生死印记,选择了妥协,那么这生死令牌也就卖不掉了。”

“行,你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生死令牌已经在炼制之中了。”

上官阳点头。

“好!”

“每炼制出一万道生死令牌,便前去交给万象楼拍卖。”

林隐道:“前去找柳蝉,她自然会与星辰阁商量。”

和上官阳交谈片刻,商议好一切之后,林隐便离开了星辰阁。

悬天神山,无念峰,隐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