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羊城初体验:春风拂面与商业启蒙(1/2)
七十年代末的广州,虽然远不及后世繁华,但那种躁动不安的活力与勃勃生机,已经清晰地透过每一个毛孔散发出来,与北方城市的沉闷压抑形成了鲜明对比。
火车站人潮汹涌,各地方言、吆喝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空气温热潮湿,弥漫着淡淡的咸腥海风、食物香料和汽车尾气混合的独特味道。
何雨柱先按计划行事,拿着于莉精心准备的采购清单,穿梭于几个大型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和干货集散地。这里的物产之丰富令他叹为观止:堆积如山的海鲜干货(金钩海米、硕大的干贝、蛏干、蚝豉),琳琅满目的广式腊味(散发着酒香和甜味的腊肠、油光锃亮的腊肉、肥嫩的腊鸭),还有各种他从未见过的酱料(浓郁的蚝油、咸鲜的虾酱、复合风味的沙茶酱、各式果酱),以及大量新鲜的南方特有蔬果。
他凭借精准的眼光和“游龙劲”带来的敏锐感知力(判断食材新鲜度),与精明的粤商们讨价还价,大量采购了一批品质上乘的广货。这些地道的食材,必将成为“味源”吸引饕客的新法宝。
明面上的任务完成后,何雨柱联系了郑守仁先生留在广州的联络人。对方派来一个绰号“阿强”的年轻本地人做他的向导。
在阿强的带领下,何雨柱才真正见识到了广州“活”的灵魂。他走进了自发形成的、规模庞大的高低街集市,个体户们胆大心细地经营着各种小生意,从服装电子到日用百货,琳琅满目;他探访了藏匿在骑楼深处的“侨汇百货”,用外汇券购买了一些国内罕见的进口商品(如雀巢咖啡、骆驼香烟、精工手表);阿强甚至带着他,七拐八绕地走进一条狭窄的巷子,在一个戒备森严的小屋里,他用手部分现金和外汇券,成功兑换了一小笔港币。整个过程如同地下接头,却进行得有条不紊。
这一切,都极大地冲击着何雨柱的认知。这里的商业氛围如此浓厚,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如此直白,政策的口子似乎也比北方松动了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