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匿名信风波,狗咬狗一嘴毛(1/2)
于莉办事效率极高,且深谙此道。她并没有选择直接举报李副厂长和赵振海勾结——这种指控太过重大,需要确凿的铁证,否则极易被反咬一口,引火烧身。她精准地执行了何雨柱“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十指连心,照样疼彻骨髓”的策略,瞄准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人焦头烂额、疲于奔命的“小材料”。
她动用了自己这些年经营“味源”时,在采购和与人打交道中悄然织就的关系网。几个看似不起眼的市井人物、厂里对赵振海或李副厂长亲信心存不满的边缘人物,在于莉许以些许好处和巧妙的话语引导下,变成了无形信息的提供者或传递者。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于莉穿着深色的旧棉袄,围巾遮住大半张脸,如同一个最普通的晚归女工,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四九城的街巷中。她选择的投信地点经过精心考量——区革委会门口那老旧却权威的信箱、轧钢厂革委会办公楼侧面一个不起眼的投递口、甚至还有李副厂长家附近那个邮筒。时间错开,笔迹是找了街边代写书信的老先生用左手模仿的几种不同字体,信封也是最普通廉价的那种。
于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这些关键地点的信箱里,悄然躺进了几封看似普通却暗藏锋芒的匿名举报信。
信的内容看似琐碎,却像淬了毒的细针,直指要害:
一封举报赵振海的小舅子利用职务之便,经常在夜间出车回厂的空档,偷偷用厂里的解放牌卡车给自己家拉私货。信里甚至提供了某次行动的具体日期、大概时间、使用的卡车车牌尾号、以及模糊的“有附近居民夜间起夜曾目睹”的所谓线索。细节详实,令人浮想联翩。
另一封则瞄准了赵振海的心腹,车间副主任老王。信中指出此人利用职权,长期虚报车间工人的加班工时,冒领加班补助,中饱私囊。随信附上的竟是几张经过涂改的加班记录单的复印件!那涂改的笔迹虽然刻意模仿,但在专业人士眼里破绽明显,足以掀起调查。这复印件的来源,自然是于莉通过关系,从对老王不满的车间统计员那里“借”出来短暂使用的。
还有一封更是刁钻恶毒,直戳李副厂长的肺管子。信里举报李副厂长的连襟生活作风有问题,与同一胡同里某个丈夫常年在外地的年轻寡妇交往过密,多次深夜出入其家,有时次日清晨才离开,说得有鼻子有眼,连那寡妇的门牌号都模糊地提了一下。这种男女作风问题,在那个年代是极其敏感且能迅速败坏名声的利器。
这些举报信,单看每一件似乎都不足以将人彻底扳倒,但组合在一起,却如同精准投射的霰弹,覆盖面广,杀伤力足,极其恶心人。它们精准地打击了赵振海和李副厂长的亲信和家人,打在了他们最难受、也最不得不回护的地方。
果然,匿名信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池塘,瞬间激起了千层浊浪。
赵振海那边最先乱套。厂保卫科接到区里转来的信件(匿名信也投给了区革委会),立刻高度重视。运输队队长本就对赵振海空降后塞进来的这个眼高于顶、干活偷奸耍滑的小舅子不满已久,苦于没有由头整治。此刻得了“尚方宝剑”,立刻雷厉风行地将那小舅子叫到保卫科小黑屋“谈话”。虽然那小舅子咬紧牙关矢口否认,但运输队长趁机狠狠敲打,拍桌子瞪眼,甚至暗示要动家伙,吓得那小舅子差点尿裤子,最后灰头土脸地被停了职,回家“写检查,听候处理”。赵振海为此气得肝疼,却又不好直接插手,憋了一肚子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