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鉴宝捡漏,风起青萍(1/2)
与娄晓娥的初识,如同在何雨柱沉寂的心湖投下了一颗石子,漾开圈圈涟漪。那包带着桂花清香的糕点,被他珍而重之地收进了系统空间。烟火值再次突破一千五百点大关,新获得的“古董鉴赏(初级)”技能,更是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走在六十年代初的四九城街道上,何雨柱的目光变得不同了。前世匆匆而过、视若无睹的旧货摊、委托商店、甚至是路边墙角被遗弃的“破烂”,在他眼中都多了一层别样的意味。脑海中融合的初级鉴宝知识,让他能初步感知物品的年代(百年内误差十年左右),并对那些蕴含着历史、艺术或特殊材质价值的物件,产生一种微弱的、如同磁石般的感应。
【物品:清末民初青花缠枝莲纹碗(民窑普品)】
【年代:约80-100年】
【价值:低(轻微使用痕迹,存世量大)】
【物品:五十年代搪瓷脸盆(牡丹花图案)】
【年代:约10年】
【价值:极低(日常用品)】
【物品:残破紫檀木镇纸(缺角)】
【年代:约120年(超出感知精度)】
【价值:中(材质稀有,工艺尚可,有修复价值)】
如同游戏里的鉴定术,信息虽模糊,却足以让他在浩如烟海的旧物中,筛选出值得留意的目标。何雨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休息时间,流连于南锣鼓巷附近的旧货市场(当时称“信托商店”或“旧货调剂商店”)和一些老胡同的角落。他不急,如同一个耐心的猎手。
这天是厂休日,何雨柱换上一身更显旧些的衣服,揣着十几块钱和几斤粮票(掩人耳目),溜溜达达来到了离轧钢厂不远的一个规模不小的旧货市场。市场里人头攒动,各种旧家具、旧衣物、锅碗瓢盆、书籍字画杂乱地摆放着,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陈旧物品特有的气味。
何雨柱开启着“鉴宝术”的被动感知,目光缓缓扫过摊位。大部分东西都如同预料,散发着代表“低价值”的灰蒙蒙气息。偶尔有几件年代稍久、但价值不高的民窑瓷器或普通铜器,散发着微弱的白光。
就在他走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摊位时,脚步猛地一顿!
一股比之前任何感应都要强烈数倍、带着一丝温润气息的提示,瞬间从摊位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旧竹筐里传来!那感应,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清晰而独特!
何雨柱心头一跳,面上不动声色,装作随意翻看的样子踱了过去。摊主是个戴着老花镜、满脸褶子的干瘦老头,正抱着个旧搪瓷缸子打盹。
何雨柱的目光落在竹筐里。里面堆着些破旧的书本、卷轴、缺了口的砚台和几个灰扑扑的瓶瓶罐罐。那股强烈的感应,源自一个被压在几本旧书
他蹲下身,状似随意地翻动着筐里的杂物,最后“不经意”地将那卷轴抽了出来。
卷轴入手沉重,轴头是普通的木头,已经有些开裂。卷身用暗黄色的旧绫子包裹着,上面沾满了灰尘和污渍,甚至还有几点疑似油渍的痕迹,看起来又脏又破。
摊主老头被惊动,抬了抬眼皮,懒洋洋地说:“看中啥了?旧字画,五毛钱拿走。”
何雨柱没有答话,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解开系绳,将卷轴在满是灰尘的地面上缓缓展开。
画面一点点呈现。
这是一幅山水画。纸张发黄,边缘有虫蛀和水渍的痕迹,品相极差。构图也显得有些平淡,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山间点缀着几间茅舍,一条小径通向深处。笔法看似寻常,墨色也偏淡。落款处是几个模糊不清的草书印章,其中一个依稀能辨出“玄…宰…”二字,另一个则完全糊成一团。
【物品:水墨山水画(疑似董其昌风格)】
【年代:约350-400年(超出感知精度,提示为重要古物!)】
【价值:极高!(强烈感应!材质特殊,蕴含独特艺术气息与历史沉淀!)】
董其昌?!明末书画大家?!
何雨柱心脏狂跳!虽然他现在的鉴宝术只能模糊感知年代和强烈价值提示,无法精准断代和辨伪,但这“极高价值”和“重要古物”的强烈感应,以及那模糊的“玄宰”(董其昌号“玄宰”)二字,足以说明问题!这幅画,极有可能是董其昌的真迹!只是保存不善,加上污损,明珠蒙尘了!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脸上露出几分嫌弃,指着画上的污渍和虫蛀:“老爷子,您这画…也太破了点吧?都脏成这样了,还虫吃鼠咬的,挂家里都嫌磕碜。”
老头瞥了一眼,嘟囔道:“破是破了点,可也是老东西啊!祖上传下来的呢!五毛,少一分不卖!”
“五毛?够我买一斤棒子面了!”何雨柱摇摇头,作势要把画放回去,“三毛!三毛我拿回去糊墙试试。”
“糊墙?你个败家玩意儿!”老头有点急,“四毛!最低四毛!爱要不要!”
“成!四毛就四毛!”何雨柱装作肉疼的样子,飞快地从兜里掏出四毛钱塞给老头,仿佛生怕他反悔,迅速将卷轴重新卷好,用布包住,抱在怀里。
老头收了钱,嘟囔了一句“不识货”,又抱着搪瓷缸子眯上了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