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四国合作,利国措施!(2/2)
“秦先生放心,我们还有后续措施。”
勒梅尔将军笑着说:“第三项制裁,是加强与华夏的合作。”
“我们了解到,张宗昌、冯玉祥等爱国军阀在工业和军事方面急需支持,法国将向他们提供钢铁冶炼技术和迫击炮生产线,日不落会提供纺织机械和铁路修建技术,德国则负责训练军事人才,帮助华夏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威尔逊上校补充道:“原本与樱花国合作的欧洲商人,我们会引导他们转向与华夏合作。”
“华夏的煤炭、棉花、茶叶等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替代樱花国的出口商品。”
“比如,日不落的纺织厂之前从樱花国进口生丝,今后将改为从华夏的江南地区采购;德国的钢铁厂也会增加从华夏山西、河北的铁矿进口量。”
“这不仅能削弱樱花国的经济,还能帮助华夏发展实业,增强国力。”
穆勒上校说道:“我们会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指导,确保合作项目顺利推进。”
“比如,在青岛建立一座现代化钢铁厂,由德国提供设备和技术,华夏提供资源和劳动力,投产后的钢铁优先供应华夏联合军团,剩余部分出口欧洲。”
秦风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通过合作提升华夏实力,而非单纯依赖列强。
“最后一项制裁措施是什么?”他问道。
勒梅尔将军脸色变得严肃:“最后一项,也是最关键的一项。”
“”驱逐所有在华夏的樱花国武装势力。根据我们的情报。”
“樱花国在天津、上海、大连等地有秘密驻军,总计约5000人。”
“还有大量间谍和武装侨民。”
“四国联军将与华夏联合军团协同行动,逐一清除这些武装据点,没收他们的武器弹药,将相关人员驱逐出境。”
...
“具体怎么行动?”
秦风追问:“这些秘密驻军大多隐藏在租界或侨民区,直接进攻可能会误伤无辜百姓。”
“我们会先向樱花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72小时内主动撤出所有在华武装人员。”
威尔逊上校说道:“若他们拒不执行,四国联军将采取军事行动。”
“法国海军会封锁天津、上海的港口,阻止樱花国增兵。”
“日不落陆军会协助华夏军队包围租界内的武装据点。”
“德国陆军则负责清剿大连等地的秘密驻军。”
“行动中会严格遵守人道原则,提前疏散百姓,避免平民伤亡。”
...
秦风点了点头,这四项制裁措施环环相扣,既打击了樱花国的核心利益,又能帮助华夏发展,符合维护东亚和平的目标。
“我代表华夏联合军团,同意这四项制裁措施。”
他伸出手,与勒梅尔将军、威尔逊上校、穆勒上校依次握手:“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确保制裁行动顺利推进,让樱花国尽快停止违规行为。”
当天傍晚,四国联军就开始执行经济制裁措施。
英国皇家海军的“伊丽莎白号”“纳尔逊号”巡洋舰分别驶往马六甲海峡和对马海峡,开始拦截樱花国的贸易船只。
在马六甲海峡,“伊丽莎白号”巡洋舰拦下了一艘载有樱花国煤炭的货轮。
货轮船长试图反抗,声称货轮属于中立国挪威,但英军士兵登船检查后发现,货轮的实际所有者是樱花国的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煤炭也是从樱花国的九州岛开采的。
“根据四国联军的制裁令,这艘货轮及所载货物将被扣押,直至樱花国接受制裁条件。”
英军指挥官对着扩音喇叭喊道:“请所有船员配合检查,我们会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船员们见状,只能放下武器,配合英军行动。
类似的场景在对马海峡也在上演。
“纳尔逊号”巡洋舰一天内拦截了3艘樱花国贸易船。
其中2艘载有生丝,1艘载有瓷器,均被依法扣押。
消息传到樱花国东京,经济大臣急得团团转:“马六甲海峡和对马海峡被封锁,我们的进出口贸易彻底中断了!现在国内的煤炭库存只够维持一个月,生丝、瓷器等商品堆积在港口,卖不出去,很多工厂已经开始停工!”
首相坐在椅子上,脸色惨白:“欧洲银行也冻结了我们的资产,现在连购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了!必须想办法打破封锁,否则不用联军进攻,国内就会爆发饥荒和骚乱!”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开始落实与华夏的贸易合作。
在上海,英国商人托马斯原本与樱花国的三菱商事合作,进口生丝用于纺织。
如今,他转而与华夏的江南丝绸商合作,签订了一份价值10万英镑的采购合同。
“华夏的生丝质量不比樱花国差,价格还低20%,为什么之前要跟樱花国合作?”
托马斯笑着对华夏丝绸商说:“以后我们要长期合作,我会介绍更多欧洲商人来华夏采购。”
在山西,德国钢铁商汉斯也与阎锡山的代表签订了铁矿采购协议。
汉斯的钢铁厂每月将从山西进口5000吨铁矿。
替代之前从樱花国北海道进口的铁矿。
“山西的铁矿品位高,运输成本低,合作前景非常好。”
汉斯说道:“我们还会派技术专家来山西,帮助你们改进采矿设备,提高开采效率。”
经济制裁的效果很快显现。
樱花国的经济陷入困境:
工厂停工、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多地爆发抗议游行,要求政府接受制裁条件,恢复贸易往来。
在技术制裁方面,欧洲各国迅速行动。
德国首先召回了在樱花国的50名技术专家。
这些专家原本在樱花国的大阪兵工厂指导生产重机枪和迫击炮。
专家撤离后,大阪兵工厂的生产线陷入停滞。
原本计划生产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无法按时完成。
法国也终止了与樱花国的船舶制造合作。
原本为樱花国海军建造的2艘驱逐舰,法国船厂停止了施工,并拒绝退还樱花国已支付的预付款。
“根据制裁令,我们有权终止与违规国家的合作,且不承担违约责任。”法国船厂负责人说道。
日不落则销毁了未交付给樱花国的纺织机械图纸,这些图纸原本用于帮助樱花国建立现代化纺织厂。
“樱花国违反国际公约,破坏地区和平,我们不能再向他们提供先进技术。”
日不落贸易大臣在记者会上说道。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开始向华夏提供技术支持。
在青岛,德国的技术专家正在帮助张宗昌建设钢铁厂。
他们带来了最新的高炉设备和冶炼技术,预计半年后就能投产,年产量可达10万吨钢铁,足以满足华夏联合军团的武器生产需求。
“有了这座钢铁厂,我们就能自主生产步枪、迫击炮的炮管,不用再依赖进口了!”
张宗昌看着正在建设的厂房,兴奋地对秦风说:“德国专家还说,投产后会教我们生产无缝钢管,用于制造重机枪的枪管。”
在济南,法国的技术团队正在帮助冯玉祥建立迫击炮生产线。
他们带来了全套设备和技术图纸,还手把手教华夏工人操作机床、组装迫击炮。
“这条生产线每月能生产30门迫击炮,弹药生产线也会同步建设。”
法国技术负责人对冯玉祥说:“我们还会培训100名华夏技术人员,确保生产线能长期稳定运行。”
日不落则在河北帮助阎锡山建设铁路。
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正在施工,由日不落提供铁轨和蒸汽机车,华夏提供劳动力。
“这条铁路建成后,山西的煤炭、铁矿能更快地运往全国各地,助力华夏的工业发展。”
阎锡山的代表说道:“日不落还承诺,后续会帮助我们建设火车站和货运码头,提升运输效率。”
技术合作不仅提升了华夏的工业实力,还增强了华夏联合军团的战斗力。
在青岛的军事训练基地,德国军官正在训练华夏士兵使用新式迫击炮。
士兵们认真学习瞄准、装弹、射击技巧,不到一周就能熟练操作。
“这种迫击炮射程远、精度高,比我们之前用的老式迫击炮强多了!”
一名士兵兴奋地说:“有了这种武器,下次跟樱花国打仗,我们肯定能赢!”
...
在上海,日不落陆军与华夏联合军团的张宗昌部队合作,清剿隐藏在侨民区的樱花国间谍和武装侨民。
日不落陆军封锁了侨民区的出入口,华夏士兵逐户排查,遇到抵抗的武装人员当场制服。
“这里有樱花国间谍!”
一名华夏士兵大喊,指着一间民居。
张宗昌亲自带人冲进屋内,抓获了3名正在发送情报的间谍,缴获了电台和密码本。
此次行动共抓获间谍50人、武装侨民200人,没收了大量武器和情报资料。
在大连,德国陆军与华夏联合军团的张作霖骑兵部队协同行动,清剿樱花国的秘密驻军。
张作霖的骑兵部队负责包围驻军营地,德国陆军则用野战炮轰击营地的防御工事。
“冲啊!”
随着一声令下,华夏骑兵和德国士兵同时发起冲锋,营地内的樱花国士兵很快被击溃,1000名驻军全部投降。
此次行动还缴获了樱花国从S21玩家那里获得的改良型重机枪10挺、迫击炮5门,彻底摧毁了樱花国在大连的军事据点。
经过一周的行动,四国联军与华夏联合军团共驱逐樱花国在华武装人员5000人。
清剿间谍和武装侨民300人,没收武器弹药无数,彻底清除了樱花国在华夏的所有武装势力。
...
在经济封锁、技术断供、武装驱逐的多重压力下,樱花国政府终于撑不住了。
东京街头爆发大规模抗议游行,百姓要求政府接受制裁条件,恢复正常生活。
军方也表示,由于缺乏武器和物资,无法继续与四国联军对抗。
樱花国首相被迫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决定接受四国联军的所有制裁条件。
“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继续抵抗只会让国家陷入更大的危机。”
首相疲惫地说:“立刻向四国联军发出求和电报,同意撤出所有在华武装人员,停止与天才序列玩家的合作,接受经济和技术制裁。”
当天下午,樱花国政府向四国联军发送求和电报,请求举行和平谈判。
秦风与勒梅尔将军、威尔逊上校、穆勒上校商议后。
决定在青岛举行谈判,由四国联军和华夏联合军团共同代表谈判方,樱花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
谈判当天,青岛的市政厅内气氛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