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此刻,全球都在等我复活 > 第109章 戴高乐的推荐信

第109章 戴高乐的推荐信(1/2)

目录

秦风上前一步,稳稳握住戴高乐伸出的手。

掌心传来军人特有的厚实触感,带着常年握枪留下的粗糙茧子。

“戴高乐先生您好,我是秦风,华夏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

他用流利的法语回应,语气平和却不失沉稳:“能帮到伊莎贝尔小姐只是巧合,您不必如此客气。”

戴高乐握着他的手没有立刻松开,目光里带着审视与感激。

方才女儿断断续续的哭诉中,他已听出歹徒持有凶器。

而眼前这青年穿着朴素的粗布外套。

看起来文质彬彬,却能在危急时刻护住女儿,甚至让她只受了点轻伤。

这份胆识与身手,绝非普通留学生可比。

“巧合?”

他轻轻拍了拍秦风的手背,语气郑重:“秦先生,巴黎战后治安混乱,多少人遇到歹徒只会躲得远远的,您能挺身而出,这份勇气就值得敬佩。”

“更何况,您还送伊莎贝尔去医院处理伤口,这份心意,我们全家都记在心里。”

...

“爸爸,秦风可厉害了!”

伊莎贝尔这时还攥着秦风的衣角,蓝色的眼眸里满是依赖:“他一下子就把坏人的刀打掉了,还把他们打跑了!”

戴高乐闻言,看向秦风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欣赏。

“外面风大,秦先生,不如进屋坐一会儿?”

侧身让出位置,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让我夫人也跟您道声谢,顺便喝杯热饮暖暖身子。”

秦风没有拒绝,点了点头:“那就打扰了。”

走进别墅客厅,暖黄色的灯光驱散了夜寒,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气。

戴高乐的夫人玛丽很快端着热咖啡过来,言语间满是感激。

伊莎贝尔坐在一旁的沙发上,还在兴奋地跟玛丽描述秦风救人的场景,小脸上满是崇拜。

待氛围稍缓,戴高乐叹了口气。

“小姐都安然无恙了,怎么还在唉声叹气?”

秦风不由得好奇笑问道。

戴高乐坐在秦风对面的椅子上,语气里多了几分复杂:“秦先生,不瞒您说,我最近正面临一个棘手的选择。”

“军方高层给了我一个去波兰前线的名额,担任军事顾问,协助波兰军队应对局势。”

...

秦风心中一动。

1919年的波兰刚复国不久,苏波战争已箭在弦上。

戴高乐若能参与其中,无疑会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这对他未来的军事生涯至关重要。

他没有立刻接话,只是静静听着。

“去的话,背井离乡是肯定的,归期更是遥遥无期,伊莎贝尔和夫人还要在家担心。”

戴高乐的目光落在女儿身上,满是不舍:“可要是不去...这是战后难得的实战机会,能近距离观察现代战争的战术打法,对我这个军人来说,是立功晋升、实现军事抱负的大好时机。”

“我纠结了好几天,始终拿不定主意。”

...

玛丽在一旁轻轻握住戴高乐的手。

眼神里带着担忧,却没有多说什么。

她知道丈夫对军事的热爱,也明白这个机会的重要性。

伊莎贝尔似乎听懂了父亲的纠结,小声说道:“爸爸,我不想你走...但我也不想你不开心。”

“秦先生,您是旁观者,或许看得更清楚。”

戴高乐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无奈地笑了笑,转而看向秦风:“如果是您,会怎么选?”

“戴高乐先生,我虽然不懂军事。”

秦风放下咖啡杯,语气平静却带着笃定:“但我知道,机会往往只会出现一次。您说这是‘实现军事抱负的大好时机’,那就说明您内心深处,其实是渴望去的。”

他顿了顿,结合自己所知的历史,继续说道:“波兰如今的局势特殊,刚复国不久,急需外部军事支持,您去那里担任顾问,不仅能积累实战经验,还能接触到不同国家的军事理念。”

“这些东西,在和平时期的军营里,很难学到。”

“至于归期和家人的担忧,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想:您这次去,若是能做出成绩,未来才能给家人更好的保护,也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您对军事的理想。”

秦风没有直接提及历史上戴高乐赴波兰的经历。

却巧妙地贴合了他的职业追求与长远发展。

这番话像是一道光,瞬间驱散了戴高乐心中的迷雾。

“您说得对...”

戴高乐猛地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清明,之前的纠结渐渐消散:“我一直纠结于眼前的离别,却忘了长远的目标。军人的价值,本就该在需要的地方体现。”

他看向玛丽,语气带着歉意却又无比坚定:“玛丽,我想清楚了,我要去波兰。”

“等我完成任务,一定会尽快回来,到时候,我会给你们更好的生活。”

...

“我支持你,夏尔。”

玛丽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却还是点了点头:“你放心去,家里有我,我会照顾好伊莎贝尔。”

伊莎贝尔虽然还是舍不得。

但看到父亲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也懂事地说道:“爸爸,你要注意安全...”

戴高乐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看向秦风的眼神满是感激:“秦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若不是您的一番话,我恐怕还在原地纠结。您虽然不是军人,却比我看得更透彻。”

“我只是说了些心里话而已。”

秦风笑了笑:“相信您到了波兰,一定能做出成绩。”

“能听到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戴高乐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不过话说回来,秦先生,您刚才提到是华夏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在巴黎这样的城市生活,想必不容易吧?”

他这话并非客套。

1919年的巴黎。

战后物资虽有缓解,但物价仍居高不下。

许多留法学生既要打工谋生,又要兼顾学业,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戴高乐想起秦风身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粗布外套,再想到他救人时的果敢,心中更添了几分怜惜。

“确实有些压力。”

秦风没有隐瞒,语气坦诚却不卑微:“巴黎的生活成本比我预想中高,为了凑够学费和房租,我平日里要在工厂和餐馆打两份工,每天忙完回到住处,往往已经深夜,很难有精力再静下心来学习。”

这话落在戴高乐耳中,更坚定了他要帮忙的念头。

眼前的青年不仅救了自己的女儿,谈吐间还透着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远见。

他打心底里认为,这样的人才不该被生计困住。

他当即放下咖啡杯,语气笃定:“秦先生,这事您别担心,包在我身上!”

“我在陆军部和内政部都有相熟的高官,之前帮他们处理过一些军事协作的事务,也算有些交情。”

戴高乐笑着解释道:“政府部门正好有几个文职空缺,工作相对轻松,薪水却比工厂打工高不少,还能灵活安排时间,不会耽误你的学业。”

“哦?不知是哪些部门的职位?”

秦风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带着几分好奇问道:“我对巴黎的政府机构不太熟悉,怕自己做不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