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准备工作(1/2)
张桃要做的这些事儿,对于李承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李承寿对张桃的信心,在李承寿的心里只要是张桃想做的,张桃能做的都一定会做好,不会有失败的可能。
虽然不知道李承寿对自己的信心是从哪儿来的,但是李承寿的认同对于张桃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在自己对这个社会尚不能完全适应的时候,李承寿全心全意的认同就像给张桃打了鸡血一样,让她自己也暗自告诉自己,就算是为了李承寿的认同和信任,自己也不能失败。
第一次的直播带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因为有了必胜的信念和破釜沉舟的勇气,张桃无论是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产品质量以及营销宣传上都下足功夫。尤其是她的那些营销手段,在信息匮乏,娱乐匮乏的南罗镇,人们从未见过这种营销方式。
即便是简单的一个宣传海报,让人在大街上派发传单这种在现代营销学看来比较低级的营销方式,都吸引了南罗镇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第一场带货直播的三百个观众名额很快就被一抢而光。
随着日子的越来越近,南罗镇的人们日常谈论的话题已经没有其他的了,每天都在讨论张桃的酒楼又出了什么新的营销方案,又画了哪些有趣的漫画。
当然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当天的胭脂到底会有多便宜,又会送哪些礼品等等。
总之,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张桃的第一次直播大会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炒足了热度,甚至有人在高价倒卖当天的入场券。
对于这种倒卖行为,张桃得知之后并没有加以制止,毕竟这是她的第一次直播,热度炒得越高越好。
但是,以后的长期发展,肯定是要制止这种黄牛的行为的,张桃甚至在考虑这场直播之后,从第二场直播开始就要进行实名制的入场券认证方式。
“小桃,你知道你的直播带货有多火吗?现在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来胭脂铺问还有没有多余的票?”
张桃带着所有的人,在做直播前的最后准备,明天就要开始直播了,郭晓雪和郭冬来也在关了铺子之后,来到酒楼里帮忙。
这可是他们正儿八经的第一站,每个人都抱着必胜的决心,但是也不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底的,郭晓雪的这句话倒是给很多人对明天的直播增添了一些信心。
“我知道呀,因为每天也有无数的人会来酒楼里问。不信你看,外面的窗户上还有人贴着纸条呢,就是因为每天我把门关上了,怎么敲都不开,他们想出来的别的办法。”
其实窗户上贴纸条也是张桃的一种营销方式。
小小的一张纸条上写着自己的想法,其实就跟现在的社交平台很像,这是张桃在人们不断敲门,不断问的时候,偶然爆发出来的灵感。
一人一句话就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
对于南锣镇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新鲜的娱乐方式,所以在张桃悄悄的让李承寿在窗户上贴了几个纸条之后,就有无数的人效仿这一种形式也在窗户上留下纸条。
短短几天,张桃酒楼的外面窗户上、墙壁上都贴满了小纸条,也成了南罗镇上不一样的风景。
张桃也打算等这次直播结束之后,将这些纸条收集起来,作为纪念贴在一楼的墙壁上,就和现代很多店铺中都有的留言板一样。
“小桃,如果这些货不够卖怎么办?”
相对于郭晓雪时刻担心着这一千盒胭脂卖不完,郭冬来在看到南锣镇人们对张桃这次直播的极大热情之后,他已经不再怀疑张桃能不能卖掉这一千盒胭脂了。
他更担心的是供不应求情况的出现。
“这种营销模式,玩儿的就是先到先得,说白了就是一种饥饿营销,如果真的卖不完的话我们也要营造一种被卖完抢光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买到的人觉得他们是物超所值的;让没有买到的人,觉得他们是有所损失的,这等咱们下次再直播的时候,会大大的增加顾客的购买力和购买黏性。”
张桃的这一套现代营销学理论,对于郭晓雪和其他人来说,理解起来的确有些困难。但是对于郭冬来来说,却是浅而易懂的。毕竟他已经做了多年的掌柜,对于这一套买卖之间互相博弈的套路,已经十分熟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