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这就是徐教授的项目调整?!(2/2)
只见他手中的那份方案资料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些密密麻麻的标注。
“不错,确实!”
同样的,张长林捧着一份方案资料看着。
两人虽然不是这些方案的研发者,但经过这段时间对方案的熟悉。
两人不说可以对这些方案倒背如流,那也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了。
所以这些改动,对于熟悉方案的他们来说,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紧接着,张长林和李漫荻同时神情一动,随后面面相觑,对视一眼。
难道说....
随后,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张长林和李漫荻都在这座小房间内查阅着。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放下查阅的最后一份燃气轮机的方案,表情有些呆滞。
以他们的水平和对徐仁举的自信,都能看的出来这些改动对于方案来说是有益的。
这时他们也明白过来,徐仁举所说的项目调整就是自己独自将这些方案进行改动。
但.....这未免也太生猛了吧!
这还是人吗?
看着小房间内堆得满满当当的资料文件。
也就是说,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徐教授将这个房间内的所有资料都翻看了一遍。
不仅如此,还做出了或大或小的改动。
这么大的工作量,一个人真的能三天之内完成吗?
而且就算能完成,这脑力确定跟的上吗?
他们也是学者,还是从事了数十年科研的学者,自然知道这些改动所需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
毫不客气的说,要是让他们不眠不休的复述一遍的话。
保守估计,没有半个月乃至一个月,他们做不到。
改动方案首先第一要对方案特别熟悉,但熟悉也容易给人带来一种误区。
那就是会潜意识的认为某些不合理的方案是合理的。
只有克服这些,才能对方案进行改动。
光是克服自己的潜意识,他们估计都要十天半个月。
更别说改动了,消耗的脑力甚至要比当初研发时还要多。
因为研发时你只需要考虑怎么做,改动你要想的是,当时你在设计方案时的想法是怎么样的?
想好之后,在想有没有改进的空间。
这其中消耗的脑力,是成倍增长的,最起码,一个人的脑力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所以他们都很怀疑徐仁举的脑子里,是不是装了一台超级计算机。
当然,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的猜测倒也不无道理。
良久,李漫荻长叹一声,语气略带感慨的说道。
“今天,我算是长见识了....”
“谁不是呢?”
张长远也是摇头暗暗失笑,言语中有股说不清的复杂。
他们之前虽然和徐仁举有过接触,但实际上接触时间并不是很长。
对徐仁举的了解并不算是太深,两人只知道徐仁举是个天赋异禀的年轻人。
但今天一看,徐仁举算是刷新他们的认知了。
或者说,他们都徐仁举的了解,更深一层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