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红滩骑士(一)(2/2)
修车桥上,履带式拖拉机安静地趴在那里,任凭士兵钻进地洞沟里进行底盘作业;主通道边,持镰者们吆喝着撤去千斤顶,为刚修理完的军用卡车换上全新轮胎......机油、尾气、皮革、火药,众多的味道互相糅合,共同组成了一种绝不属于鸡尾酒会的特殊情调。
元一朗对此求之不得。他既喜欢隆隆作响的厂房,也尊敬辛苦劳作的工人,早就想有这样的机会了。在他左手边上,几名焊工正在吃力地修补野战炮防盾,蓝白色的光华逼得他接连眨眼;靠近防火门的方向,一整个排的持镰者正在和火炮战车全力对抗,简陋风炮发出震耳欲聋的突突声,把棍棒也似的笨重铆钉,接连不断地旋进装甲板接缝。
军政大佬不会喜欢这些场景。他们只会捂住鼻子走开,生怕金属碎屑溅到身上,弄脏了外国牌子的高级西装。很多年轻白领也会皱起眉头,觉得这里既落后又肮脏,简直像是从20世纪早期穿越回来的老旧工厂。实际上,摄制组第一次进来的时候,就连前原美咲都皱起了眉头,轻轻说了一句“好旧。”
是啊,怎么可能不旧呢。这里既没有四轮定位仪、也看不到轮胎平衡机,与国内的工厂相比,无论设备还是工艺,都只能用“原始”两个字来形容。不过,现代有现代的好,原始有原始的妙。对真壁元一朗来说,无论飞溅的焊接火花,还是震耳欲聋的操作噪声,都有着一种不加雕琢的工业美感,比那些自动化运行的先进机器,更能惹起他共鸣。
别所监督要是能在这里多拍几个镜头,那可真是太好了。
——这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愿望。可惜的是,这趟采访估计是没法实现了。此时此刻,别所重峰正领着SUV组的人,在战争纪念碑那边大拍特拍呢。国内很多观众,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悲壮气氛,即便是电视台刻意营造出来的,也是照单全收。
旋律连续体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把阵亡将士直接埋葬在牺牲地点。在虫族战争当中,第137号野战炮碉堡曾经先后易手五次,将近三百名各种性官兵在此阵亡。战斗结束后,幸存者们用战车残骸修建了简朴的纪念碑,种在士兵埋骨之处的鹫爪花,现在正是盛开之时......
“蓝星骑士!蓝星骑士!!”
年轻持镰者充满活力的呼喊,打断了元一朗的浮想联翩。他是摄制组的熟人,上个月刚刚举行成年仪式的步枪手乌苏尔,英语说的比很多中学生都要流利:
“好多人,在找你!跟着我,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