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谁会成为谁的京观。(1/2)
齐怀卿没有说话,姜幼也没有勉强。
回去的路上,几个人撞见了从齐府出来的大巫,云漓跟着大巫走了,他还有些依依不舍。
姜幼带着齐怀卿绕从小路绕回去,一路顺遂,并没有出现什么风波。
齐怀海一直在书房里没有出来,她看着姜幼刻在竹板上的图纸在发呆。
底部是粗竹篾编成长方格,夹在两层木板中间,既能减重又能承重,船身两侧再绑上几排中空的竹筒,用力增加浮力。
齐怀海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竹板上粗糙的刻痕,眉头紧锁。这法子……太过新颖,与军中那些笨重但坚固的舢板截然不同。
只是说,它能行吗?
他又想起了她曾经说过的话,乱世里的法子,总要有人试试才知道
这东西制作简单,材料也是随处可见。
齐怀海想着,马不停蹄地告诉了兵营,这么一去,就是一整晚,兵营地火把彻夜未歇。
第二天,姜幼跟着齐怀海,随着大军一路南下,彼时的马都是稀有的战略物资,南下的大军大多也都步兵。
骑兵大多都跟着齐怀山去了北方,所以他们并没有多少马匹,大军离开都城,急行军直往横江的方向赶。
一晚上,这种简易的船只,兵营的士兵和工匠造了快一千只,齐怀海甚至还带人亲自试了试,效果很好。
他站在简易的船头朝他招手。
江风猎猎,甚至有聪明的工匠脑子一动,在船上加了建议的船帆。
大军开始南下,步兵日行二十里,急行军日行三十里,走水路的急行军顺江而下,日行五六十里。
姜幼跟着齐怀海的先锋军走了水路,船上除了他们两个,还有和齐怀海一起从军的大小,副将和军师。
十六七岁的少年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亲了。齐怀海之所以没有成亲,是因为齐家往上数几代,都是早死的。
已逝的齐老将军算是几代里唯一长寿的了。
有人说齐家杀虐太重,有人说,齐家人天生命短,都城里门当户对的都不愿把女儿嫁过来,让女儿小小年纪守了活寡。
齐母又过于看重门第,一来二去,就这么给耽搁了,齐怀海本人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但是他的发小总避免不了为此调侃他。
船上的先锋兵都是挑万选出来的,水性并不差,衡量的中断水流也相对平稳,有落差,但不大,急行军比姜幼预想的速度还要快。
临近傍晚,船一排排的在江边停下,大军上岸开伙,休整。
兵营里的伙食只能说是能填饱肚子,至于味道……姜幼觉得还是不要提了,先活着吧。
齐怀海给姜幼递了个梆硬的饼子:“我们已经到余庆了照这个速度下去,不到一星期我们就能到阳口。”
“嗯。”还没啃过这么硬的饼子,姜幼含糊地应了一声,“希望他们能守住。”
急行军原地休整了一夜,第二天天色将明,简单地填过肚子后,整军就又出发了。
路过虚谷关的时候,河道上时不时会飘来几句浮尸,不查还好,一查,齐怀海发现此地半个月前下了一场暴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