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难题(2/2)
该种地的种地,宋齐重清早便扛着锄头下田,松土施肥。
该采药的采药,宋母带着篮子上山捡拾野生的柴胡与黄芪。
宋齐重正蹲在门口磨药碾,石碾吱呀作响,药粉簌簌落下。
他一边干活一边盘算着今天的活计。
忽听见院门外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
他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手。
这又是哪户人家来求药吧?
最近总有人半夜送病人过来。
他开门一瞧,整个人愣在了原地,眼睛睁得老大。
门外堆了整整一堆东西。
雪白的米用麻袋装着,码得整整齐齐,粗面细面各两袋,贴着红纸封口,鸡蛋用稻草垫着放在竹筐里……
数一数,少说二十来样。
他掐了掐自己的胳膊,疼得倒吸一口凉气,才确认这不是梦。
这世上哪有无缘无故的好事?
这肯定是村人送的,不然谁能知道他家缺这些?
可收不收,是个难题。
得等爸妈和绵绵回来再说,由他们定夺。
等他们一进门,看见满院的东西,都呆了。
宋绵绵皱眉问:“这……谁送的?咋这么多?咱们也没帮谁治病,也没借粮,怎么突然就……”
话说到一半,她顿住了,似乎明白了什么。
宋齐重挠了挠头,满脸困惑。
“我真没看见是谁放的,就听见咚咚敲门,我刚打开门栓,人已经跑了。出去一看,门口堆得跟小山似的,连门缝都快堵住了。”
宋绵绵轻哼一声,嘴角浮起一丝淡淡的笑意。
“八成是村里的人送的。”
她想起这几天,街坊邻居看她的眼神,躲躲闪闪,不敢直视。
病是好了,可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时候?
真把她惹急了,以后生了病,谁来治?
这年头缺医少药的,能有个懂医理的人在村里。
那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
宋绵绵不光会看病,还熬得出对症的汤药,救过不少人命。
要是她一气之下不管了,到时候难受的还不是大家自己?
宋齐重挠了挠头,语气里带着几分迟疑。
“那……这些玩意儿,咱再搬回去?”
宋绵绵眼珠一转,嘴角微微翘起,眼里闪着狡黠的光。
“干嘛还送回去?”
她慢悠悠地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托着腮帮子。
“人家心虚,送点东西赎罪,咱收着天经地义。草药熬了几十锅,整整熬了七天七夜,火没熄过,水换了好几桶,熬得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眼睛都红了,难道就白送?”
她为这药方翻遍了家里的老古籍,一页一页查证古方,又亲手试了上百种药材配比,有时差一点剂量不对,整锅汤药就得倒掉重来。
可她从未向村民收过一文钱,连诊费都免了。
已经算够仁义了。
结果呢?
那些人非但不知感恩,反倒上家里闹事。
可她一收下东西,村里人反而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