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逐渐逼近的“完好”(上)(2/2)
“水池”,亦或者说,一人高、圆柱形、带了不少管道的“培养仓”……这在某一个时代的科幻作品中极其常见,虽然细究起来大多数都是在“胡说八道”——“灵感”估计是来自于“标本”,毕竟一部分体积较大的标本——尤其是“灵长类”,比如说“猴子”——在那个时期确实会被装入一个圆柱形的容器里以供“欣赏”,虽然没配置“管道”,那容器里面的**也并不是“培养液”,而是“尸体保存液”,比如说……“福尔马林”,亦或者其他的啥……是的,只是个“艺术形象”,涉及到“实际操作”的话……“人类”,又不是纯粹的“水生动物”直接浸泡在**里“皮肤病”什么的就会显得极其尴尬……
……虽然……“衣服”什么的……嗯……最起码需要担心的问题会少上很多,包括“皮肤病”这一茬……而且就算如此那些“池水”也不是用于“培养”的,亦或者说那些“池水”唯一的作用其实就是“冲淡”,以防“修补液”的“局部浓度”过高,将这衣服给“增生”成不必要的模样……是的,这就是那“修补”的原理,什么还要再详细点?嗯就是利用定向电流吸引特定的分子结构自动“组合”在“破口”上……什么你说原子层面的粒子运动可控性有点糟糕?嗯那些机械臂上的“电线”可不仅仅是“提供定向电流”的作用,它们还连接了不少仪器比方说用来“即时监控‘浓度’”,亦或者搭配上“切割器械”,用以将“误修复”导致的“息肉”、“骨疣”什么的给切除掉……
……并不是多么高效率的东西……亦或者说,看芯启那时刻监控显示屏时刻监控机械臂的模样——并不是“全自动不可手动”的,虽然“手动”的部分若非意外出现否则并没有那么必要——是的,这就是他所选择的方法,确保了“廉价”之后“效率”啊“成功率”啊一类的综合考量下“性价比”最高的方法——芯启算不上“专职”于此,但怎么说,也正因如此……他才算是一名“工程师”,才能算得上一名“科学家”……
“……虽然这种方法依旧多用于‘生产’而非‘修补’……就算是自然结晶,也会‘结’出很多莫名其妙的形状……”
并没有“说出来”,单纯是“思绪飘过”,与此同时,机械臂刚刚好“切”掉了一块“缺口”,而那刚刚才被“修补好”——并不“好”,估计是破口的形状太过……“狭长”?总之,那“结晶”上去的“布料”竟然没能直接“愈合”而是鼓出来变成了一个……类似“火山口”的形状……那一块“错误”就这样沉了下去,“培养仓”的底部会将它们“收集”,“回炉”一下变回“修补液”又能派上用场……
“……虽然一来二去浪费的时间有点多……但加上时间,以及‘重复利用’的消耗……‘代价’竟然还是比那所谓的‘一体成型’要小……嘿~~这钱怎么算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