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陆海巨宦 > 分节阅读 34

分节阅读 34(2/2)

目录

蒋逸凡在屋内听见,愤懑欲死,风启推门进来,见到他这模样就知他已听见了,劝道:“当初入六艺堂时,不已说好了不以科举为目的了的么钜子考这举人,那是为了咱们事业上的需要。你这回要参加大比,钜子也没拦你,但既然考不上也就算了吧,何必放在心上。”

“我不是为了这个举人”蒋逸凡道:“我只是没想到自己居然连榜都没上之前之前还那样夸口,现在想想真是没脸”说着便猛冲出去,到酒窖找酒喝去了。

这一天里,李彦直和蒋逸凡都很快就醉了,不同的是李彦直乃喝着道贺的酒醉倒在应酬桌上,而蒋逸凡则是喝闷酒醉倒在酒窖旁。李彦直醒了以后,还有一大堆的行程等着他,比如拜谢座师、约见同年等等。而蒋逸凡醒来之后,便只见到风启派在自己身边侍候的一个童子,于是他一醒来又去找酒喝,喝了又醉,醉醒又喝。如此七日,把整个人都折腾坏了。

这日醒来又要找酒喝时,忽听门外李彦直道:“你怎么让他喝成这样”

却听风启答道:“他要自暴自弃,我有什么办法一点小小的打击都承受不住,我看他不配呆在一以室内”

蒋逸凡吃了一惊,陡然从床上跳起,大叫:“谁说我不配呆在一以室的”

风启在门外听见,就知他醒了,却不进来,只道:“你认为你配么一以室的几个人里头,哪个不是独当一面只有你,除了吃喝玩乐,吹拉弹唱,你还会做什么”

蒋逸凡怒道:“那是因为三舍没给我机会”

门外忽然没了声音,过了一会,李彦直推门进来,问:“你要什么机会”

蒋逸凡道:“什么机会都行”、

“好。”李彦直道:“那就收拾一下,跟我走吧。”

蒋逸凡问道:“去哪里”

“先去苏州、湖州宜兴走一趟,然后去景德镇。”李彦直道:“不过在那之前,还要先去一趟松江府,拜见一下我的老师。”

第二卷 孝廉蹈 之七 苦无对策多官惶惶

李彦直的老师多了去,取他县试的知县,取他道试的提学,以及这一次推荐他卷子的同考官和点中他作举人的主考,都算是他的老师。不过这些都只是礼貌,只是规矩,只是例行公事。

在蒋逸凡等人面前,只有两个人李彦直会叫他们做老师,一个是徐阶,另一个是李良钦。前者告诉了他什么是官场,后者告诉了他什么是武艺。本来还应该有第三个人,那就是李彦直兵法的入门老师俞大猷,不过对这个人李彦直有个更加亲密的叫法:大哥

所以,他的老师就只有两个人。而住在松江府的,当然是徐阶。

徐阶离开延平以后,一路高升,先在浙江做了一年多的提学佥事,跟着改任江西副使,仍然是提督学政,再跟着就回了京城,做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读,以正四品服色俸给供职。这两个职位,第一个是在东宫行走,有机会接近储君,而第二个更是被视为宰相后备当时徐阶才三十七岁仕途走到这里,前面的道路便是一片光明了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徐阶的母亲去世了。撇开私人情感不说,按照明朝的定制,徐阶也必须回去丁忧,而且这一忧就得忧三年,而今年正是徐阶丁忧年满的第三年丁忧期满,孝服一除,如果朝廷还记得徐阶,他就得得走马上任。所以李彦直要赶在他的动身之前来见他一见。

至于去苏州、湖州、宜兴和景德镇,那就是出于商业考虑了。苏州之绣,湖州之丝,宜兴之陶,景德镇之瓷,那都是天下第一品也是走私出口中利润极高的货物。这些年李彦直双脚不沾海水,却有心要建立一个海内采购网络,以抗衡海外正日趋板块化的走私集团。

李光头在海外尽管仍有很深厚的根基,但近几年却有越来越被边缘化的趋势,李彦直一时没法直接下海帮他叔叔,再则直接在海上去和许栋等博弈那将会是过于激烈的红海战争,也会与他边考科举边经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相抵触,所以他决定避开直接的竞争,转为在海内建立购销网络来配合走私商们的活动。

这时候的走私商人,生意做得越大就越难上岸,整个团体都需要一个愿意并且能够与他们配合的海内购销网络,李彦直这样做简直就是顺应时势,大得众走私商的欢心。可又有几个走私商人看出:当这个海内网络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发展到他们的进货和出货都离不开的时候,这张网络的主人将不下海就能控制他们

这十年里李彦直已经把福建省内的商路打通,接下来就要把触角延伸到浙江和南直隶。这几个地方既是这个时代最高档商品的生产地,也是全世界最有消费力的地方若能在这一带成功建立起购销网络,那么同利就能实现双向贸易:用日本的白银购入丝绣和陶瓷,再卖出香料把白银赚回来。

不过,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有政治保护伞,若是有钱无权,有财无势,那生意做得越大就越危险。这也是李彦直一定要考举人的原因。不过这回能考取个举人固然满足了他的愿望,但一不小心中了解元,却是非他所愿。

从多年前开始,李彦直就深刻地理解到低调的重要性,如果他能决定的话,他甚至希望能中个倒数第二名的举人,最好是贴着安全线通过,那样他就既有了功名又不太引人瞩目,可惜科举的流程,却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

李彦直要建立海内购销网络的盘算,风启和蒋逸凡自然清楚,就连驻苏州、驻杭州、驻宜兴、驻景德镇等地的中层干部,他也都安排妥当,甚至连店铺都选好了地点,只等关系一打通了就开张。

“不过,”蒋逸凡道:“明年的会试,三舍你不去考了么”

会试一般安排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如今已是九月,若要进京赶考,去除走路所需要的功夫,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如果是凭真才实学地去考,倒是人去到了就行,但若要打点关系,那时间上就有点紧张了。李家的人脉集中于闽中、闽西、闽北,旁及闽南,一出省影响就很有限了,至于京城李家几乎都还没人涉足过,别看李彦直在福州还算风光,那也是一帮同盟商家给他造的势,一时热闹而已,这个时代真正的上流社会有进士功名的士绅阶层还不大承认他呢若到了天子脚下,举人如猪狗,进士满地走,谁认得李彦直是谁啊

风启便建议由自己先进京熟悉一下环境,看看能否替李彦直铺铺路,李彦直却道:“不现在就进京,太赶了。这一科若没把握,就等下一科吧。反正现在有个举人的功名,暂时也够用了,考上了进士,反而麻烦。”

因为考上了进士就要去做官,李彦直现在还没准备好正式投身政府为皇帝服务呢。

风启道:“若三舍不打算参加明年的会试,那我们在时间上就宽裕多了。”

行程大致议定之后,三人就分别办事。这次北上江东,李彦直还给徐阶准备了一份厚礼:他要在松江府以徐阶之子徐璠的名义办一个织造厂,松江府是大明重要的棉产地,棉布织造相当发达,棉布织造的产业链条也很完整,李彦直已经派人在嘉兴订造了一百台织布机,只等到了华亭就经营起来,棉布因为可以大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