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陆海巨宦 > 分节阅读 3

分节阅读 3(2/2)

目录

李刚和长驼子才松了一口气,李彦直就上前拿了卷子,这县试的试卷由县衙礼房包办,李彦直拿到手的卷子共有十四页,每页十四行,每行十八字,界以红线,另外还有几张白纸作草稿。

考卷上虽然印有坐号,但实际上并没有硬性规定说一定要按号入座,因此那晚陆秀才给李彦直传授经验的时候就密密叮嘱说:“一进考场,马上抢座位不要抢第一排,因为太靠近屋檐,到了中午太阳晒得厉害要是下雨就更麻烦了也不要坐得太里面,里面光线不好,县试是在白天,按规矩是不许点灯的,要是坐得太里面,太阳没到头顶看不清楚,还没下山就昏得你看不见了。所以要抢第二、第三排座位,那里最好”

可是李彦直实在太小,虽然得陆秀才传授经验,但进场之后哪里争得过人家他也不管了,随便选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下,就伏在桌子上睡觉。考场可没禁止人睡觉啊,所以也没人来管他,只是县官来巡考时望见不免暗暗摇头,心想:“究竟是个孩子。”

李彦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这时阳光充足,他坐的地方也能看清楚题目了。明朝的县试只考一场,形式是作八股文两篇,题目分别由四书中选取,而且一般不会是大题,只是小题。

所谓的小题就是意义不完整的题目,或是截取四书中的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或者将一个意义完整的句子截去上半句只留下半句,这叫截上题,若是截去下半句只留下半句,就叫截下题。考生答题的时候不得直接写出所截去部分的字眼,但又要将截去部分的意义包含在内,以示你懂这样的题目没什么意义,只是考你是否将四书背熟了然后能条理成文而已,卡的是一个人的基础思维能力和用功程度。

李彦直看了看题目,暗骂一声无聊,磨了墨,提笔刷刷刷,草稿也不打就写完了。他是最后一个动笔,却是第一个交卷,县官不免另眼相看,就命将卷子呈上,且让李彦直先别走,当场阅卷,只看了一篇,便连声道:“不错,不错难得七岁孩童能如此。”

李彦直答道:“谬奖,谬奖,尚需父母大人抬举之。”知县又称父母官,治下之民常称本县知县为“父母”、老父母,所以李彦直如此应对。

县官哈哈大笑,当场就画了个圈,旁边礼房的主吏见着,忙道:“还不赶紧谢过大人”

李彦直虽然到现在还不习惯跪拜,但形势如此,也只得跪下磕头,谢过知县的知遇之恩。原来县试的规矩,主考官若是对考生的文章、才思满意,是可以当场点取的,刚才知县这么一圈一点,李彦直的第一关考试就算过了

李彦直既然有心于科举,自然以最后的进士为目标,不过他认真研读四书五经还不到两年,四书虽然背下了,五经却还不怎么通呢,因此对这童子试也不着急,抱着个胜固欣然败亦喜的心态进来练练兵,不想就考过了。

县试开考以后,考场就封了门,考生出不去,外头的人进不来,要等到规定时间才开一次门让考完了的考生出场,在科考的术语这叫“放牌”。第一次放牌的时间一般在未酉之间,李彦直未时二刻交卷,跟着当场点取通过,出来刚好遇上放牌,就第一个出了考场。

李刚和张驼子早在门外望眼欲穿,见到他出来忙问:“考得怎么样了考得怎么样了”

李彦直道:“听说,好像,大概,也许是过了吧。”

李刚问:“那到底是过了还是没过啊”

张驼子见识多一些,他不知道李彦直已经被知县直接点取,对李刚说:“你这就不懂了考试完了之后,要三四天才放榜到时候才能知道”

李刚道:“原来如此。”就带着李彦直回家去等,两人心急如焚,李彦直却不当回事,第二天就要李刚带着自己满城去转,看看尤溪县城的地形与物产,李刚虽然听弟弟的,却满心都在他县试过了没有这件事情上。

到第四天放榜日,李彦直还在睡觉,李刚和张驼子却老早就出去看榜。这放榜的榜式作圆圈形状,按照顺时针方向来写,第一名在圆圈的正中,以下依名次,姓名头朝外、底朝内地写成一圈,所以这个榜也叫“轮榜”。

榜放出来以后,李刚和张驼子都不认得字,只看着那个由姓名组成的圆圈发急,不停地央旁边的人道:“请帮忙看看李哲中了没有,请帮忙看看李哲中了没有”

但来看榜的人大多关心自己或者自己的亲朋,没人理他,好容易有个失意的帮他们看了一眼,道:“中了,第五名呢。”

李刚和张驼子这才叫道:“真的真的第五名第五名”

“嗯,第五名。”

“哈哈第五名过了”两人一起乐地跳起来,那副高兴样子,仿佛是他们通过了考试一般。

第一卷 童蒙初试 之五 贵客何许人也

县试之后的府试,一般在四月间,算来还有一两个月,因此李彦直确定已经过了县试之后便回家了。在离开之前,他循例在陆秀才的牵引下去拜见了一下知县从士林规矩来说这位知县已可算他的恩师了。知县对他的前途倒甚看好,勉励了几句,又要他戒骄戒躁:“当以方仲永为戒,不可恃着一点小聪明就到处卖弄古今少时了了、到老碌碌之辈甚多你万万不能走上这条道路”

李彦直面子上答应了,心里却想:“你如何知道我的情况,又如何知道我的志向我可不是寻常孩童的小聪明,我是拥有死过一次的人生体验啊”

对于尤溪,他没有任何留恋的地方但这次县试还是提醒了一样很重要的事情

“要走官场,还是得有人脉啊”

尽管这个时代存在着科举,但科举也一样要知道,李彦直此时的八股文水平,也只能说是过得去而已,毕竟他上辈子是经历过西式教育的,对八股文有着天然的抵制情绪,也正是这种情绪让他不可能真正地成为八股上的顶尖高手但因为结识了一个陆秀才,得到了他的扶持,所以在考场内外他就得到了许多的便利。他尤其清晰地记得入场之前的那个场景:

知县问陆秀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