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穿书女配、老娘的茶艺好不好(1/2)
清江省委大院7楼。
吴新蕊走在前面,鞋跟敲击著水磨石地面,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
黄文儒跟在她身后半步,手上夹著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感觉沉甸甸的。
两人秘书段颖和胡金平跟在后面。
两人都没有说话。
省委书记办公室的门就在走廊尽头。
这么大的事情,必须要上会討论。
但在上会之前,必须先取得这位省委一把手的同意。
走到门口,吴新蕊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
省委大秘方慎行带著他们走到门口,抬手敲门:“书记,吴省长和黄书记到了。”
“请进。”
林崢的声音从里面传来,一如既往的沉稳。
推开门,吴新蕊和黄文儒一前一后走了进去。
林崢正坐在办公桌后批阅文件,看到他们进来,他放下手中的笔,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坐吧。”
两人坐下,方慎行立刻送上两杯热茶。
吴新蕊没有急著开口,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空调轻微的送风声。
林崢看著她,又看了看黄文儒。
“你俩还是第一次同时进来我这里吧”
“是的。”吴新蕊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
“林书记,有一项工作,想向您做个专题匯报。”
她顿了顿,补上了一句。
“这件事情,是刘清明同志提出来的。”
正在做倾听状的林崢,动作停了一下。
他的脸上,隨即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笑意。
吴新蕊捕捉到了这个细节。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她很明白林崢此刻的心情。
这小子,又来事了。
林崢收回双手,身体靠向椅背,做出一个认真倾听的姿態。
“哦说来听听,这次又是什么事”
吴新蕊看了一眼黄文儒。
“黄书记,你来匯报吧。”
黄文儒立刻挺直了腰背,他打开怀里的文件夹,將材料整齐地放在茶几上。
“林书记,事情要从十多天前说起。”
他的声音平稳,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晰。
“当时,我正在和岛內工业园的倡导人,鸿飞科技的於惠嫻於总,商谈下一个阶段的合作。”
“於总在我的办公室里,接到了小刘同志的电话。”
“小刘当时是向她打听一家叫做『积架』的岛资公司。”
林崢听得很认真,没有插话。
吴新蕊注意到,隨著黄文儒的讲述,林崢的姿態没有变,但整个人散发出的气场却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就像一个家长,在家长会上听老师描述自己那个总能惹出点不凡动静的孩子。
黄文儒继续说道:“我第二天就组织了市里的相关专家,对小刘同志提到的这个方向进行了初步论证。”
“专家们告诉我,半导体工程中,晶片製造所需的光刻机,是现代工业最顶尖、最精密的机械。”
“我们国家其实很早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在早期,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国外差距並不大。”
“但隨著时代的发展,特別是那个『摩尔定律』的提出,晶片製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叠代。”
“而我们,却再也无法追上这个趋势了。”
黄文儒的声音里透出一丝沉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巨大的资金投入,国外层层加码的专利陷阱,还有技术封锁。”
林崢依旧静静地听著,没有打断,也没有提问,连手上的动作都没有。
他像是生怕自己的一个细微动作,会打断黄文儒的思路。
黄文儒深吸一口气,继续说:“刘清明同志提醒我们,现在,可能有一个机会。”
“这不仅是云州市的机会,是清江省的机会,更是我们华夏的机会。”
“他的分析是,隨著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世界对我们的警惕只会越来越深。他们对我们输出技术和商品的限制,也会越来越严苛。”
“而晶片製造的相关技术和商品,將会是一道最深的绞索,死死地勒住我们的脖子。”
“这会让我们永远处在追赶的地步,让我们不得不费大量宝贵的外匯去购买他们的高价產品,却永远难以得到最先进的晶片。”
黄文儒抬起头,直视著林崢。
“林书记,我一想到他描述的那个画面,就寢食难安。”
“我们和西方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有很多,民用的,军用的,方方面面。我们一方面要自力更生,加紧自主研发。另一方面,也应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引进、消化、掌握,最终实现超越。”
“刘清明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说,晶片是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是资讯时代的未来。我们不能输掉未来。”
林崢听完,沉默了。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这件事,要说和刘清明本职工作有关,也算有关,晶片製造技术也是精密机械的一部分。
要说没关係,也可以没关係。
他现在还在全国防指工作,甚至还没有完全到发改委上任。
他在这件事里,没有任何直接的个人利益。
要说他是一心为了清江,那肯定不尽然。
但他在想到这件事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的是清江,而不是基础更好、资源更丰富的京城或者沪市。
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人,才会毫无保留地、全力以赴地支持他。
林崢的脸上,再次浮现出那一丝淡淡的笑意。
“又是一件需要冒险的事啊。”
他缓缓开口。
“看来,你们两个,都已经被他说服了。”
黄文儒立刻说道:“林书记,我让人再三论证过。我认为,他说的那些,极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
“西方世界现在还在不断渲染所谓的『华夏威胁论』,我们的入世谈判进行得如此艰难。那个《瓦森纳协定》,全世界就只把我们、还有两伊那样的国家限制在外,这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林崢摆了摆手。
“我没有质疑他的看法。”
林崢看著黄文儒,一字一句地说道:“实际上,你说是他提出来的,这件事的可信度,在我这里就已经很高了。”
黄文儒愕然。
他彻底愣住了。
他不像吴新蕊那样,对刘清明和林崢之间的渊源有那么深的了解。
他更是第一次,从这位省委书记的嘴里,听到如此不加掩饰的偏爱和信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