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玄元剑经(2/2)
口诀:
“御剑术成剑意生,一念可化万千形。
或为猛虎下山岗,或作蛟龙出渊庭。
有时化作漫天雪,刹那凝成一道星。
形虽万变神归一,剑在心中自分明。”
修行理念: 御剑之后,当将剑心、剑气、剑招融于一炉,凝练“剑意”,使剑意可随心意化形,或为猛兽,或为异象,具无穷威力,此为“剑意化形”,是剑道神通之始。如画家挥毫,意到笔随,万物皆可入画,剑意亦然。
修行者需于“幻剑坪”观四时之景:春观繁花绽放,悟“生机剑意”,化形则如嫩枝破土,柔韧中藏锐;夏察暴雨倾盆,悟“狂暴剑意”,化形则如怒涛拍岸,刚猛无匹;秋赏落叶纷飞,悟“萧杀剑意”,化形则如枯叶飘零,无声夺命;冬看白雪漫天,悟“冰封剑意”,化形则如寒冰封山,凝滞万物。
更要将自身经历、道心感悟融入剑意:杀过妖,则剑意带戾气,化形如恶鬼;救过人,则剑意含慈悲,化形似菩萨;守过山,则剑意藏厚重,化形若山岳。剑意即本心,形随念变,神却始终如一,不离“剑”之根本。
练此境时,需谨防“意过强而气不足”,剑意化形耗气极巨,需每日以剑胎之气滋养,否则剑意易散,反噬己身。待能随心化出七种以上剑意形态,且每种形态都具实质威力,便算功成。此时一剑出,剑意滔天,可震慑千军,吓退妖魔。
第七境:万剑归宗
口诀:
“剑意化形悟本源,千剑万剑归一宗。
蜀山剑冢藏玄机,天地剑胎在此中。
可聚八方锋锐气,能召九州铁与铜。
不是我能御万剑,因我本是剑中龙。”
修行理念: 剑意既强,当悟“剑之一道,万法归宗”之理,不再局限于本命飞剑,可引天地间一切剑器、一切锋锐之气为己用,此为“万剑归宗”,是剑修实力的大跨越。如帝王统御万民,剑修则统御万剑。
修行者需入蜀山禁地“万剑窟”,窟内藏有上古以来陨落剑仙的佩剑,共三万六千柄,每柄剑都有灵性,桀骜不驯。修行者需以自身剑心、剑意沟通群剑,使其认可自身道途,自愿受其驱使。初时群剑嗡鸣,抗拒排斥,需以无上毅力压制;渐至部分剑器臣服,可随心意而动;终至万剑俯首,如臂使指。
需悟“剑性即人性”之理:每柄剑都有其主人的道,认可其剑,便是认可其道,需心怀敬畏,不可强逼。可于窟中观剑上锈迹,悟“剑之沧桑”;感剑中残意,悟“剑之执着”;融剑之灵性,悟“剑之自由”。
此境功成,可于千里之外召来他人佩剑,可引大地精铁瞬间化剑,万剑齐出时,如星河倒卷,光耀九天,斩山断海易如反掌。然需知“万剑归宗,非为炫耀,乃为守护”,若恃强凌弱,滥用剑威,必遭万剑反噬,身死道消。
第八境:剑域自生
口诀:
“万剑归宗道自成,一念可筑剑之城。
域内我为天地主,剑中自有日月明。
敌入此域如坠网,我在其间似游行。
任他神通千万种,难逃三尺剑光明。”
修行理念: 万剑归宗之后,可将自身剑意、剑道、剑心融于一方空间,形成“剑域”,域内一切规则由己掌控,剑威倍增,此为“剑域自生”,是剑修接近大道之境。如自成一界,我即天道,剑即法则。
修行者需寻一处灵气充裕之地,以万剑之力为基,以自身剑心为核,以天地规则为料,构建属于自己的剑域。初时剑域仅丈许方圆,内有剑气流转;渐至扩展至十里,域内可见山川剑影;终至覆盖百里,域中日月星辰皆由剑化,风霜雨雪俱带锋芒。
剑域之内,修行者如鱼得水,剑气无穷无尽,飞剑快若闪电,敌人则如陷泥沼,动作迟缓,灵力滞涩,纵有通天修为,亦难发挥三成实力。需悟“域即道”之理:剑域是自身道途的具现,域之强弱,取决于道之深浅;域之大小,取决于心之广阔。
此境修行极难,需耗费百年光阴打磨,且需经历“剑劫”——引九天剑罡轰击剑域,破碎重铸,如此反复九次,剑域方能稳固不朽。待剑域可收放自如,百里之内剑随己意,便是功成。此时纵是仙人入境,亦要饮恨剑下。
第九境:玄元剑仙
口诀:
“剑域功成证玄元,身与剑合道与天。
不生不灭历万劫,无去无来越千年。
一剑斩破鸿蒙界,半招惊醒古神仙。
莫道此境是终点,更有苍穹在外边。”
修行理念: 剑域既成,当以身合剑,以剑合道,使自身化为“玄元剑”,与天地同存,日月同辉,此为“玄元剑仙”,是《蜀山玄元剑经》的终极之境,古往今来,能达此境者不过九人。
修行者需于蜀山之巅“封神台”兵解自身,将肉身、神魂、剑域、万剑全部熔于本命飞剑之中,以自身道意为火,以天地法则为炭,煅烧七七四十九年。此过程如凤凰涅盘,九死一生,若道心有瑕,便会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兵解之后,自身不再有固定形态,可化身为一道剑光,纵横宇宙,可凝为一尊剑仙,威仪万方。斩妖则妖灭,除魔则魔消,可断因果线,可逆时光流,举手投足间,宇宙法则随剑而动。
需悟“剑即道,道即空”之理:玄元剑仙非为无敌,乃为守护,守护蜀山,守护苍生,守护天地秩序。若以剑仙之威横行霸道,必遭天道反噬,重归虚无。
此境无上限,达者可遨游诸天,探索鸿蒙之外,永无止境。正如经中所言:“剑途无尽,玄元非终,唯有持剑之心不灭,剑道之路便永在前方。”
《蜀山玄元剑经》九境,从剑胎初蕴到玄元剑仙,步步杀机,式式藏锋,是蜀山剑脉的根本传承,亦是天地间最霸道的证道之路。然霸道之中藏仁心,锋芒之内蕴慈悲,此乃玄元剑经最深奥的传承——剑可斩尽魑魅,亦可护得苍生;刃能破开混沌,亦能缝合乾坤。
修成玄元剑仙者,身化天地第一剑,却非无情无义之器。观上古九位剑仙,或于巫妖大战中以剑划界,护亿万生民;或于洪水滔天之际以剑劈山,导江入海;或于域外天魔入侵时以剑为盾,血染星河。他们的剑,既是杀伐之器,亦是守护之盾,剑心之中,始终跳动着对天地生灵的怜悯。
此境修行,已无固定法门,全凭剑仙自悟。可入时光长河,观往古剑途,悟“变”与“不变”之理——剑招千变万化,剑心亘古如一;可探鸿蒙本源,察宇宙初生之锋锐,悟“有”与“无”之道——剑由无中生有,最终复归虚无,却在有无之间留下不朽道痕。
玄元剑仙亦可分三境:初境“剑与我”,身剑合一,道剑相融,举手投足皆含玄元真意,一念可斩十万里;中境“剑即我”,自身即是玄元大道的具象,宇宙锋锐皆由己出,言出法随,剑出则天地共鸣;高境“我非剑,剑非我”,超脱剑之桎梏,与道同游,不见剑形,不露锋芒,却能于无形中定乾坤、安寰宇,此时纵是天道崩裂,亦能以一缕剑韵重铸秩序。
古往今来,能达中境者不过三人,高境更是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传闻蜀山开派祖师已臻此境,早已以身化剑,融入蜀山山脉,使蜀山万古长青,剑脉绵延不绝。每逢蜀山有灭顶之灾,山中便会响起一声剑鸣,跨越时空,震慑万敌,此乃祖师剑韵显化,护佑门庭。
玄元剑仙之境,虽称终极,却非终点。剑途漫漫,如苍穹无垠,今日之巅峰,或许是明日之起点。当年有位剑仙曾言:“吾于九天斩过星辰,于九幽劈过阎罗,却发现最强的剑,不在手中,而在每个求道者的心中。”此言道尽剑经真意——剑是工具,是载体,真正不朽的,是那颗“以剑证道,以道护生”的赤子之心。
剑经补遗:剑劫与剑缘
《蜀山玄元剑经》之所以能传万世而不衰,不仅在于其功法玄妙,更在于其对“剑劫”与“剑缘”的深刻阐释,此二者,是剑修必经之坎,亦是进阶之梯。
剑劫者,非天降之罚,实乃己身之道劫。每境修行至圆满,皆会引动剑劫:第一境劫在“躁”,心魔引动贪快之念,使剑胎不稳;第二境劫在“刚”,肉身淬炼过甚,易生崩裂之危;第三境劫在“露”,剑气外显过盛,招惹强敌与天妒;第四境劫在“迷”,识海生幻,剑心易被魔染;第五境劫在“傲”,御空飞行后易生轻慢之心,轻视凡俗,偏离剑道;第六境劫在“杂”,剑意化形过繁,反失本真;第七境劫在“霸”,万剑归宗后易生掌控之欲,滥施剑威;第八境劫在“滞”,剑域自成后易困于己界,难以突破;第九境劫在“空”,身化剑后易失本心,沦为无情之器。
渡剑劫之法,无他,唯“守心”二字。心若磐石,自能抗躁;心含柔韧,自能克刚;心懂藏锋,自能避露;心明如镜,自能破迷;心谦如谷,自能去傲;心守本真,自能汰杂;心怀慈悲,自能化霸;心向天地,自能破滞;心藏苍生,自能填空。
剑缘者,乃剑修与剑、与人、与天地之缘。寻一柄契合己心的本命飞剑,是“剑缘”;遇一位能砥砺己道的对手,是“缘”;得一处助己突破的灵地,亦是“缘”。剑经有云:“缘来不拒,缘去不留,随缘起剑,随缘证道。”上古有剑仙遇一凡铁,感其有灵,以心血养百年,终成绝世神剑;亦有剑仙与魔尊重逢九世,每世皆生死相搏,最终竟于决战中同悟剑道真谛,共证玄元。
剑缘非强求可得,需以诚心待之,以道心感之。视剑如友,剑方能与己同心;视敌如镜,方能照见己身道缺;视天地如师,方能悟透剑之至理。
剑经结语
蜀山之巅,剑插云霄,玄元剑经,万古流传。
此经非为造就杀戮机器,而是要育就“以剑护道,以道承天”的真剑仙。从剑胎初蕴到玄元剑仙,九境修行,修的不仅是剑,更是心;炼的不仅是力,更是道。
剑在手中,可斩妖除魔;剑在心中,可断贪嗔痴念;剑在天地,可护宇宙秩序。
愿后世修剑者,持剑不骄,有锋不妄,守得住剑心,渡得过剑劫,惜得来剑缘,终能于九天之上,执玄元之剑,问苍茫大地,护万世生灵,让蜀山剑脉,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
此为《蜀山玄元剑经》全卷,藏于蜀山禁地“玄元阁”,非心术端正、根骨绝佳者,不得翻阅。违者,剑出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