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炼神诀(2/2)
然初游不可远,需在室中徘徊,熟悉神魂之态。神魂离体,肉身如空壳,最怕阴邪侵体,故护肉身之符需以朱砂混自身精血绘制,方能起效。若感肉身有危,当立刻循银丝归体,不可迟疑。
三月之后,可渐远游。出静室,入山林,观猛虎捕食,看猿猴攀援,却不惊动生灵——神魂无形,万类难觉。再后,可御神风,瞬息千里,至东海观潮,赴昆仑赏雪。游于云端,可观日月交辉之景;潜入深海,可察龙宫珊瑚之艳。
神游之时,需防“魂噬”之险。大荒之中,有“噬魂兽”,专以游离神魂为食,其形如黑雾,闻神魂之气而至。若遇此物,当急运神珠之光,紫金神芒一闪,可逼退兽群;若不敌,则循银丝速归肉身,闭神珠,断联系,方得保全。
神游归来,需缓缓归体。先以神魂轻抚肉身,再循银丝入泥丸宫,与神珠合一。归体后,当静卧三日,使神魂与肉身重新调和,否则易生“神散”之症——轻则精神恍惚,重则半身不遂。
十年功成,神魂可离体七日,游遍大荒四极。观天地运行,悟阴阳变化,神魂愈发圆融。此时修者可于神游中悟道法,如见江河奔涌,悟“逝者如斯”之理;见星辰轮转,悟“周行不殆”之道。此境如打开天门,眼界始宽,是为“神游太虚”。
第六重:分神篇·一化为万
神魂圆融神通显,可将神珠细剖分。
一念分作千万念,各化神影探乾坤。
神游既熟,神魂圆融,可学“分神”之术。此术非裂神珠,乃以神珠为源,化出万千神念,如母生息,各有灵智。
分神之初,静坐于北斗之下,引七星之力入泥丸宫,注于神珠。待神珠光华流转,以意念将神珠之力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每一分皆如神珠缩影,携一缕本源灵光。初时分出十数神念即可,多则耗神过甚。
这些神念,可化为微尘,潜入地底,探金矿银脉之所在;可化为飞鸟,翱翔九天,察云层厚薄之变化;可化为游鱼,潜入深渊,知洋流冷暖之规律。每道神念所见所闻,皆可通过神珠本源传回主魂,如万目共视,万耳共听。
分神之后,主魂需守住神珠本源,如坐镇中枢,调控万千神念。若神念遇危,如被地脉煞气所伤,主魂当立刻收回,不可恋战,以免牵累本源。神念在外,亦可自行吸收灵气,壮大自身,归体时再将所得汇入神珠,助主魂修行。
然分神有“迷神”之险。神念在外日久,若沾染过多尘俗之气,可能滋生独立意识,不愿归体,甚至反噬主魂。故每月需收回神念一次,以主魂真意涤荡其尘,确保其不失本源。
二十年功成,可分神千数,遍探大荒角落。神珠因吸纳万千神念所得,已如鸽卵大小,紫金之中隐现七彩流光。此时修者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西荒有异兽出世,南疆有瘟疫蔓延,皆可通过神念尽览。此境如建“万神之网”,信息通达,智慧日增,是为“一化为万”。
第七重:合神篇·万流归宗
分神虽多需归一,如百川汇海成汪洋。
万念聚合神珠涨,神威浩瀚不可挡。
分神日久,万千神念各有历练,或得山川灵气,或悟草木真意,或携万灵信仰,如百川分流,终需汇于大海。此篇修行,以“合万念于一珠,融千悟于一神”为要,是由散而聚的关键。
合神之初,需择天地交泰之日——如春分、秋分,此时阴阳平衡,最利融合。于祭坛之上,燃百种灵香,以神珠本源为引,呼唤万千神念归来。神念归时,如萤火赴灯,自四方汇聚,涌入泥丸宫。
初合之时,万千信息如洪流灌入主魂,有山林呼啸之声,有深海咆哮之音,有异兽嘶吼之语,若不加以梳理,必致神魂错乱。修者当以主魂真意为梳,辨信息真伪,择其精要而存,弃其糟粕而舍。如筛沙取金,去粗取精。
神念所携灵气亦需调和。山之灵气厚重,海之灵气湿润,林之灵气鲜活,需以神珠之力融而为一,使厚重者不滞,湿润者不浮,鲜活者不散。如熔炉炼金,使五金合而为一,刚柔并济。
合神之际,神珠会剧烈膨胀,由鸽卵至拳头大小,紫金神光外溢,映得周身丈许皆明。周遭天地灵气受其吸引,如万流归海,自动汇入修者体内,声势浩大。此时需守住心神,不可为灵气洪流所冲,否则神珠易裂。
三十年功成,万千神念尽归,神珠硕大如拳,神威浩瀚如星海。修者一念,可令周遭百里风云变色——想雨则乌云汇聚,思晴则烈日悬空。神珠之内,仿佛藏有一方小天地,流转着山海之息、星辰之韵。此时神魂之力,已非昔日可比,可凭神念传音,纵隔千里,亦能清晰入耳;可借神珠之光,照破虚妄,看穿幻象,如具“破妄之眼”。
合神之后,最忌“执念未消”。古有修者合神时,因某道神念曾遇奇宝,执念难舍,致神珠内生出一颗“贪念珠”,与主珠相争,最终神魂分裂,疯癫于大荒,沦为笑柄。故修者合神之际,需先断七情、灭六欲,以“无我”之心融万念,方能使神珠纯粹无瑕。
第八重:化神篇·神融天地
神珠浩瀚与道合,可化神魂入天地。
举手投足皆神意,一念动处风云起。
神珠合万念而成,神威已至化境,与天地大道隐隐共鸣,如钥匙遇锁,可尝试“化神入天地”。此篇修行,以“融神魂于天地,借天地养神魂”为要,是炼神途中由“有我”至“无我”的转折。
初化之时,择大荒龙脉汇聚之地,如昆仑天柱之巅。盘膝而坐,将神珠自泥丸宫引出,悬于顶门。凝神静气,以真意沟通天地:“吾神愿融于天地,感万物生息,悟大道真意。”言罢,将神珠缓缓散开,化为亿万光点,如星雨洒落,融入周身山川草木、风云气流之中。
初融之际,神魂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旷”,仿佛自身化作了山峦,化作了江河,化作了飞鸟,化作了游鱼。观山时,能感知岩石的沧桑,根系的挣扎;观水时,能体会浪花的喜悦,暗流的沉郁。此时修者已无“我”之界限,天地即是我,我即是天地。
化神入天地后,举手投足皆有天地之力加持。一拳打出,可引山岳之气,如万钧巨石压来,崩裂大地;一脚跺下,能聚地脉之威,似地龙翻身,震颤四野。若遇强敌,可借风为刃,化雨为箭,召雷为鞭,天地万物皆可为兵。
然化神最险者,莫过于“失神”。神魂与天地相融,易被天地意志同化,忘却自身是谁。如一滴水入大海,再难寻其踪迹。故修者需在神魂深处,留一缕“真我”之念,如海中浮木,纵使浪涛拍岸,亦能守住本真。此念需以自身最珍贵之记忆为基——或为幼时慈母之语,或为初悟大道之喜,使其在天地洪流中不被冲散。
五十年功成,神魂与天地完美交融,既能借天地之力横扫八荒,又能守真我之念不失本真。此时修者立于大荒,如与天地共生,呼吸间,可令方圆千里灵气沸腾;凝眸时,能看透万载光阴流转。有诗赞曰:“身是青山魂是云,举手能令日月昏。天地为躯我为念,不似凡尘俗世人。”
第九重:封神篇·神主大荒
神与道合臻至境,可立神位统万灵。
大荒之内我为主,神魂不朽证永恒。
化神入天地,已触大道本源,终可“封神”。此非人为册封,乃天地认可,万灵拥戴,是炼神之终极,亦是新的开始。
封神之初,需于九天之上,寻“封神台”——此台非砖石所砌,乃由万灵信仰之力凝结而成,隐于九霄云外,唯有神魂与天地相融者可见。修者需以神魂引动大荒万灵之念,若万灵中有半数认可其德行、敬畏其神威,则封神台自现。
登台之日,大荒万灵会自发朝拜,山川鸣响,江河欢腾,天地间降下七彩霞光,灌注于修者神魂。修者需于台上立“神誓”:“吾神于此立誓,护佑大荒生灵,平衡天地秩序,不以神力欺弱小,不以私欲乱纲常,若违此誓,神位崩碎,神魂俱灭。”誓言出口,天地共鸣,信仰之力如潮水般涌来,在修者头顶凝结神冠,脚下铸就神座,周身形成神铠——神位乃成。
封神之后,修者即为“大荒神主”,神魂与大荒天地彻底绑定,大荒不灭,神魂不朽。一念可定万灵生死:善者增其寿,恶者夺其命;一语可判是非曲直:公道者予以彰,不公者予以正。万灵信仰为神力之源,信仰越盛,神威越隆;若失却信仰,则神位动摇,渐至衰落。
然神主之位,非为享乐,乃为守护。大荒之内,时有域外邪魔入侵,有上古凶兽苏醒,有神道崩坏之危,神主需以自身神魂为盾,护佑这片天地。如遇邪魔,则聚天地之力以诛之;如遇凶兽,则引万灵之威以镇之;如遇道崩,则耗自身神元以补之。
百年功成,神位稳固,信仰之力无穷无尽。修者神魂已与大荒融为一体,看得见初生草木的喜悦,听得见将死生灵的悲戚,能感天地之痛,能悟万灵之愿。此时方知,“永恒”并非孤寂,而是与这片天地、这亿万生灵共同呼吸,共同存续。
《大荒炼神诀》九重功成,看似终点,实则不然。大荒之外,尚有更广阔的鸿蒙,更玄奥的大道。神主之上,或有“鸿蒙神尊”“混沌主宰”之境,待后来者探寻。故修者当知,大道无尽,炼神不止,唯有常怀敬畏,永守初心,方能在漫漫征途上,走出属于自己的不朽之路。
此诀流传于大荒,不知其始,不见其终,唯有缘者得之,唯有心者成之。古往今来,炼至第一重者众,至第二重者寡,至第三重者稀,至于封神,万载难出一人。然纵使前路艰险,仍有无数生灵披荆斩棘,只为那“神魂不朽”四字,在大荒的苍茫天地间,谱写一曲曲炼神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