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夜游(23)都是一家人(2/2)
地狱般的日子持续了十六年,柳栎萍一个人上班,养大李瑶筝,也养了李锐君十六年。
八年前,李瑶筝考上了邻省的理工大学。
开学报到前夕,柳栎萍送李瑶筝坐上了开往邻省省会的火车。
当晚入夜,柳栎萍跳江自杀。
她在女儿的行李箱里放了一封遗书和一张用女儿的名字开户的银行卡,卡里是柳栎萍这十六年来咬紧牙关偷偷攒下的十二万。
柳栎萍的遗书里写得清楚,她的女儿长大了,自己展翅高飞吧,走了就别再回来,而她自己,这辈子深陷泥潭,唯一的解脱就是死亡。
然而她死了,李瑶筝的噩梦并没有就此终止。
李瑶筝刚开学就请假回家处理柳栎萍的后事,之后她就被李锐君强行关在家里,不许回学校。
李瑶筝不得已,与李锐君再三哀求,辍了学,回高中复读。
复读的这一年,已经成年的李瑶筝一边打零工一边上学,勉强养活自己和李锐君。
生活再苦,李瑶筝都没动过柳栎萍留给她的那张卡里的钱——那是她亡母的血汗钱,她不想花在李锐君身上哪怕一分钱。
而且一旦李锐君发现了这笔钱,不仅钱不保,她也会被变本加厉地施暴。
这一年里,没了柳栎萍以后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李锐君却半点没有找工作赚钱养家的心思。
他还发现一件事,他不能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打骂女儿,因为女儿受伤少打一天工,他就要少喝一天酒,少吃一顿肉。
在这份心思的作用下,李瑶筝挨打的频率降低了,从以前的两天一打,变成了一周一打,她甚至能看到李锐君违心的和颜悦色。
他笑着对她说:“爸爸脾气差,但为了你,已经改掉许多了。”
他自以为是地营造出一副为了女儿而牺牲自己、忍下脾气不发泄的好父亲形象。
不管怎么说,李瑶筝度过了这十六年来最幸福的一年。
第二年,她考上了余城医科大学。
在余城本地读大学,是李锐君允许李瑶筝考大学而做出的妥协。
开学报到,李锐君亲自送李瑶筝到了大学宿舍,不是他想在外人面前营造好父亲的形象,而是他要知道李瑶筝的学校在哪,知道李瑶筝住在什么位置。
每周末必须回一次家,是李锐君妥协的底线。
大一的时候,李瑶筝当上了班长,还进了学生会。
一次学生会在周末举办活动,李瑶筝打电话给李锐君,告诉他这周末不回家,结果当天下午,李锐君冲进了活动现场。
当着所有老师同学的面,李锐君没动粗,只是攥着李瑶筝的胳膊,把她拽回了家,关起门来,“家法”伺候。
那之后,李瑶筝辞掉了班长的职位,辞掉了学生会的工作,周一到周五,她白天上课,晚上去做各种兼职,然后每周末一天回家挨打,一天包扎伤口缓解身体,再去做兼职。
奖学金和兼职工资,是她上了大学以后的收入来源,比高中复读时要多一些,具体体现在李锐君入口的酒比以前贵了。
再艰难的生活,在李瑶筝不曾放弃的努力下,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她考了研,以每月四千块换来如今的每月一日地狱。
第一个不必回家的周末,李瑶筝还特地买了一罐啤酒,大半夜独自坐在宿舍楼下的长椅上,举杯邀明月,小小地庆祝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