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门庭若市8(1/2)
为保证选举公平公正,医院专门成立了考评小组,还印发了详细的竞选细则,明确规定竞选流程:先进行笔试,再组织面试,最终结合笔试与面试的综合成绩,由考评小组投票决定护理部主任人选。
考评小组共43人,成员构成兼顾多方:卫生局领导1人、院领导2人、中层干部3人;专家5人、医院职工代表7人;医生9人(含3名科室主任)、护士长20人(含5名资深护士长)。
报名竞争护理部主任的共有五人。刘一珍、倪萍萍、温柳、郑若依,再加上那位中途弃权的护士长,正好凑齐五人。
大幕就此拉开,决战正式开始。五位竞选人都卯足了劲,个个摩拳擦掌,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笔试中出现了一道格外棘手的题目:现有AbcdE五位候选人竞逐护理部主任,已知A得21票,b为第二名,c和d得票数相同,E得票最少,仅4票。要求回答三个问题:1.考评小组的成员配置合理吗?2.b得了多少票?3.由得票最高的A担任护理部主任是否合适?
这道题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
刘一珍和温柳在答卷里写道:考评小组的配置非常合理,既体现了我党我院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又兼顾了领导决策与民主参与,堪称英明。最后两人还一致认为,不必劳烦考评小组投票,领导定谁上谁就上,更为高效。
倪萍萍的答案则建议由专家组和领导共同表决,或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普选;她认为由得票最高者直接担任主任并不合适,提议采用淘汰制,通过一轮又一轮投票筛选,直到选出最终人选。
唯有郑若依没在这道题上过多纠结。她在答卷里写道:“既然是竞选者,就不该同时充当裁判。最终该如何决定,我听从医院安排。”
笔试成绩公布时,不少人感到意外:温柳以第一名的成绩领跑,刘一珍紧随其后,郑若依位列第三,而此前志在必得的倪萍萍竟排在第四,成了垫底的那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