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舌战茶会(2/2)
唐清欢继而看向革新派:“至于炒青散茶,用它点茶后泛起的汤花,确实不如蒸青团茶的沫饽那样持久、饱满,在雅致感上差了点,这也是实情。”革新派中有人挑眉,似有不忿。
她却不急不缓地继续道:“然而,炒青的做法,靠快炒急焙,能更大程度锁住茶叶本身的香味。它香气鲜灵高扬,滋味醇厚爽朗,更贴近茶山的自然气息。而且它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花的人力和时间都比团茶少,所以卖得便宜,能让更多爱茶的人喝到。在推广茶饮、让茶叶贸易更兴盛这事上,炒青散茶的功劳可不小。”
她稍作停顿,感受到全场目光都凝聚在自己身上,包括梅公那难以解读的注视。
她心一横,将最后的话说出,声音更加清晰坚定:“故而,晚辈以为,蒸青与炒青,都有各自优势,也有不同喜爱它们的人。故它的根本在于茶叶本身的优势,并非在于形态是团是散,技法或蒸或炒,‘茶典’亦云:‘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好茶最主要的,首先是原料的产地,采摘之时令,次在制作工艺之精良,存贮运输之得法,归根结底,在于‘用心’二字。而非拘泥于古法今法,陷入门户之见,徒作无谓之争。”
言毕,她微微躬身:“晚辈妄言了。”
席间陷入一片奇异的寂静。
落针可闻。
先前争吵得面红耳赤的双方,竟一时都哑了口。
守旧派们面面相觑,试图反驳,却发现她的话里,先是认可了蒸青的优点,再指出其局限,并非全盘否定。
对炒青也是先抑后扬,并未无脑吹捧。更厉害的是,她最终竟引用了‘茶典’的原句来点明‘原料与工艺’才是核心,直接拔高了立意,让他们最倚重的理论武器反而成了对方观点的佐证。
这让他们满腹经纶竟一时堵在喉间,发作不得。
而务实的中立派和许多本就倾向于革新的商人,则听得频频颔首。
这番话务实、中肯,跳出了非此即彼的局限,指出了茶业发展的关键,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再看唐清欢,于如此重压之下,竟能条分缕析,不卑不亢,言辞有理有据有节,不由得收起几分轻视,眼中透出赞赏与认可。
梅公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难察觉的笑意,他缓缓开口,打破了寂静:“嗯,言之有物,颇有些见地。诸位以为如何?”
革新派立时有人高声附和:“副行首所言极是!茶之根本,在于品质,何苦纠缠于形制?”
“不错,因时制宜,方是发展之道!”
务实派们也纷纷点头称是,守旧派们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正用阴鸷地目光盯着唐清欢,嘴上嘀咕几句。
唐清欢心中琢磨,他们对她产生应急表现,无非是感到在茶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挑战,竟来自一个他们从未放在眼内的年轻女子。
明明是一派春夏盛景,此时气氛却变得微妙。
她倏尔抬眼扫视席间,不经意撞上一位年轻男子探究的眼神。
两人目光一触,她心中莫名一动,直觉此人不简单。她将目光故意移开,望着首座之上的梅公。
此刻,唐清欢心中也骤然明白了梅公点名她的真正用意。
绝非简单的刁难,而是借此激烈争论之机,将她这把“新刀”强行推入茶行纷争的最前沿,逼她在风口浪尖上亮相。
借她之口,说出一些他自己不便彻底挑明,却又有利于商会务实发展的观点。念及此,她对梅公的老辣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那片刻前的些许埋怨,化为了更复杂的敬畏与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