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唐家小茶娘 > 第17章 榷场风云

第17章 榷场风云(2/2)

目录

他当即吩咐伙计,快马传书给卫城的唐清欢,让她备好第二批货——这次要一个半月的馅料和皮料。

正午时分,陈大郎揣着备齐的文书,满面春风地走进云京榷署,客气地递了过去。

那办事的小吏接过来,翻来覆去地看,磨磨蹭蹭,看得陈大郎心头火起。

要搁以前,这点事片刻就能办妥。

可如今蹇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旧人全调走了不说,还硬生生拆出三个衙门来。

那小吏终于抬起头,板着脸,冷冰冰地吐出三个字:“不通过!”

陈大郎本就等得不耐烦,这一句“不通过”更是火上浇油。

“你说什么?不通过?”

“嚷什么?当这榷署是你家开的?”小吏也横了起来。

陈大郎一把揪住他衣领,怒目圆睁:“混账!你才来几天?认得我是谁吗?老子等了一炷香,你就给我个‘不通过’?”

“想杀官造反不成?告诉你,就是不通过!不服?你找蹇大人说去!”小吏梗着脖子。

陈大郎并非莽夫,最后那句“蹇大人”让他心头一凛,这事透着蹊跷。

可他跟蹇大人无冤无仇,连面都没见过。

堂哥?更不可能,他们的关系没几人知晓。

他慢慢松开手。那小吏理了理衣襟,嘴里还嘟囔着:“自己得罪了人,倒拿我撒气……”

陈大郎恨恨地啐了他一口,转身大步离去。

夜里,陈大郎缓缓关上了饼铺的门。

他沿着南边的坞门巷走。巷口两边挤满了小摊,糖画、馄饨……各色小吃热气腾腾。

穿过巷子往北,街道宽阔起来。两旁店铺挨挨挤挤,左边是绸缎庄、首饰铺、胭脂行,即便入了夜,依旧灯火通明;右边是各色酒铺、茶楼、糕点坊,大多要开到亥时才打烊。

云京治安好,巡街的衙役分作四班,往来不绝。

一路走过,偶尔能听见说书人兴致高昂的声音。顺着大路走到一座石拱桥,再往西走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就能看到高悬的灯笼,映着“相府”两个大字。光亮的匾额下,蹲着两尊威严的石狮子。站在这气派的府邸门前,朝南望去,隐约能看见皇城的轮廓。

陈大郎沉着脸,叩响了门环。

小厮急忙开门,见是他,恭敬地让了进去。

丞相刚从三司衙门回来。大鲁国新降,要核验的战利品、头年的进贡堆积如山。

一杯热茶还没喝完,就见陈大郎灰头土脸地闯了进来。

“二弟,这是怎么了?”

陈大郎长叹一口气,瘫坐在紫檀木的交椅上。

“叫人给堵了!”

他把白天在榷署的遭遇,连同那小吏的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又把文书递了过去。

丞相一边听着,一边仔细翻看文书,末了,摇了摇头。

“文书确实没问题。那你还说什么?”

陈大郎回想了一下,猛地坐直:“他说我得罪了人!还说就算拿去给蹇大人看也没用!”

丞相脸上浮起一丝冷笑,轻轻摆了摆手:“罢了,二弟。明日随我进宫面圣。”

“面圣?这点小事,犯得着惊动圣上?”

“非也。”丞相捋着胡须,“我若出面替你料理此事,难保日后他们不再刁难你。明日,我借大鲁国归顺之机,在朝上奏请圣上,倡导两国修好,化解战事积怨,提议简化榷场交易流程。再将你这件事作为现成的例子禀明。圣上意在安抚战后民心,必会支持。那蹇童虽是圣上亲信,可比起这收拢民心的大局,孰轻孰重,圣上自有明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