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囚禁(1/2)
站在原地,周守仁长叹口气。
“这位先生,你可别叹气了,”一位坐在摊位边揽客的大娘搭话,“小心把运气都叹走。”
周守仁左顾右看,最后才指着自己道:“你在跟我说话?”
“不然是谁?”那大娘挥着蒲扇哈哈大笑。
周守仁有点奇怪,“这位夫人,我认识你吗?”
“……不认识,那你为什么——”
“也没人规定不认识便不能搭话呀,”大娘理直气壮地反驳,“我坐在这街上揽客,就算是条狗过来,都要逗弄两下,何况一个大活人呢!”
周守仁:“……”
跟狗做对比,不知道是辱狗,还是辱他。
但他并不讨厌自来熟,他甚至饶有兴致地蹲下攀谈,询问对方的年纪、过往的经历、为什么会摆摊做生意、对杨知月是什么看法……
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大娘不吝直言,一一回答。
在她的回答中,周守仁深刻地意识到:
在这群百姓心中,杨知月的话比圣旨还有用。
她就算指着大地道,人们活在一个不断运动的球体上,怀荒百姓们也会拍手叫好,并无比同意这个结论。
他们从不以花言巧语修饰,而是将感激之情落在实处:
——用行动捍卫杨知月的名誉!
毫不客气地说,怀荒城真正做到了,世人只知杨知月,不知皇帝,更不知圣旨。
估计圣旨到了此地,连一张擦屁股的草纸都不如。
周守仁一边为这疯狂的愚忠胆寒,另一边又为此倾倒。
皇帝已经三年没上朝,文武百官的奏折全靠那位臭名远扬的许太监转交。
别说边塞的匈奴、东北的女真、西南的苗人,就算是入朝为官的士族们也各有心思。
乱世已露苗头,各地乱象屡见不鲜。
再加上前年地蝗灾、去年的旱灾,农民时常一年到头收不了一粒粮食。
无数百姓被逼得过不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跑来边塞过活。
单说武川,今年便收纳了几千流民,怀荒更不用提,新建的村落和房屋都要延展到武川城边!
想到那群衣衫褴褛的难民,周守仁忍不住叹气: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日子没有尽头。”
思及此,他再没有乱逛的心思,抬腿便要赶往办公小楼。
还不等他起身,便见远处一队人马气势汹汹而来。
为首的大娘隔着老远便指着他喊道:“就是他!是他在问东问西,打探城内的情况!”
“……”
“不,我没有……”周守仁赶忙否认。
解释的话说得太晚了,两个监察司护卫已经跑到他跟前。
“您好,有人举报你行为异常,依照规定,我们要看一下入城证明。”护卫们礼貌又不失强硬道。
周守仁翻找证明地动作停在半路:“等等!证明在车夫那里。”
“……你孤身一人。”侍卫提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