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屠城!(1/2)
暗卫的消息比狄庆生的提醒先一步抵达怀荒。
盛怀安接到消息,立刻赶去通知杨知月。
此时,她正和铁匠邓毅父子俩试验工厂新出厂的武器——火铳。
是的,杨知月终于把火铳鼓捣,不,应该说改良出来了。
夏朝是有火铳的,当下军队常用的棉甲正是为了防火铳出现的护具。
并且北方军队还会配置“三眼铳”作为兵器。
何为三眼铳?
——最早的“加特林机枪”,三根铳管组成的连发火器。
是一种能叫现代人直呼“牛逼”的古代神器!
不过也有弊端,三眼铳的击发方式是相对陈旧的火门击发。
在击发之前,士兵需要将黑火药装填进铳管,然后再向其中装填弹丸。
在装填完成之后,再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从火门处引燃火药完成击发。
由于火门枪的发射方式十分原始,因此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人手持枪柄进行瞄准,同伴则要帮助他引燃火门。
这种两人配合的方式让火门枪的击发准度十分有限,而且连发速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察觉到这点后,杨知月在系统商店内买下了早期的火枪图纸,又研究了一冬,在废了十几个样品后,终于意识到……
她没法仿照现代火枪改良火铳!
虽然穿越了,但她仍旧不是数理天才,完成不了手搓枪管的壮举。
无奈之下,杨知月另辟蹊径,改良了子弹。
将当下常用的黑火药改成了,用弹头、弹壳、装药、底火组成的类现代子弹。
确定了子弹这明确的触发物,火铳也随即进行改良,增加了撞针和锤基组。
又废了几十件样品,最终摆在众人眼前的两只改良火铳,一支长三十公分,另一只长四十公分。
枪管更加细长,额外增加了枪柄,整体模样也更加秀气。
“哼哼,”杨知月得意地双手叉腰,“我到底是做到了!”
对此,系统表示:【一份很糊弄的火铳,除了造价昂贵、时不时会炸膛、上手难度极高外,找不出半分优点。
但它仍称得上火枪研究的一大进步,尽管实用性略差,不过……还是恭喜宿主。】
杨知月:“……”
好毒舌!
每次只有发明新东西时,这位神隐多日的系统才会蹦出来喷洒毒液。
搞得她都要习惯了,仿佛少了这一步便缺乏了仪式感!
杨知月果断无视,低头戴上毛线手套,拿起工作台上的那支短枪,“走,我们出去实验。”
铁匠坊的前方有一大块空地,此时十几个箭靶子依照不同距离,分别排列在上头。
邓毅领着新招来的学徒们,眼巴巴地待在一旁,准备记录实验数据。
他的儿子邓琦还在做最后挣扎:“主公,这火铳尚不稳定,还请不要冒险,让我来实验。”
杨知月没理他,径直从弹药盒中拿出子弹,熟练地把他们装入枪中,“我要开枪了,让一让。”
邓琦倔强地挺了一会儿,见杨知月当真无动摇,长叹口气,无可奈何地退回父亲身旁。
他的父亲极为不赞同地觑眼他,转头又认真等待记录。
杨知月举起枪,对准最近的靶子,砰——
学徒们跑过去确认,“六环!”
杨知月不甚满意地挑眉,不过半年没用,手感还是生疏了。
她又连着射|了几枪,砰砰砰砰——看也不看地横扫场上的所有靶子。
强烈的火药味蔓延至整片空地,杨知月放下枪,嫌弃地在鼻头扇了两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