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流放后,世子妃靠种田系统开疆拓土 > 第54章 老祖宗的办法

第54章 老祖宗的办法(2/2)

目录

两人匆忙回望,周悦竹眼睛一亮,立刻便要告状,王定往前一扑,蒲扇般的大手捂住他的嘴,“没什么,我们俩正要进去。”

杨知月微挑起眉,瞧出些许猫腻,她没有点明只是提醒:“唯有以身作则才能服众,强权不可取。”

话毕,领着冯萋萋进场。

霎时间,屋内变得无比安静,丝毫瞧不出刚才人们还在热火朝天的唠嗑。

他们齐刷刷地回望,男女老少深深浅浅的各色眼珠皆紧盯杨知月不放。

许是习惯了,这回杨知月相当淡定地走到预定好的位置——一块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前,那是正厅的最前方,是所有目光的下意识聚集点。

“大家晚上好。”她从容地打招呼,语气是一如既往地平和,“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来参加夜校。”

“我知晓大家白日很累,晚上能抽出时间来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单凭这点,大家便值得一些掌声跟喝彩。”

说完,杨知月微笑着带头鼓掌。

人们原本心思各异,有的是为了那几两碎银,有的是为一份更好的前途,有的则是为不吃亏……

可不管这些人原本是何等心思,在听到这掌声时都忍不住涨红了脸颊。

他们没有杨夫人想得那么高贵……

偷溜进屋的王定更是臊得抬不起头,他对不起夫人的赞美,更对不起夫人的掌声……

杨知月对众人的心理是心知肚明,可那又如何?

论迹不论心,只要人来了,她便全当做有一份上进之心。

“……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正如知识一般。希望所有人都学有所得,并在往后的岁月中普遍使用。”

杨知月大大方方地给了众人美好的寄语。

之后周悦竹和冯萋萋轮流上场,两人的发言都相当简洁。

周悦竹:“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

冯萋萋:“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自弃者天弃,永远不要自我放弃。”

周悦竹负责教导众人识字,方法是当下最传统的“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把它们的读音一刀切成两半,前一个字取声母,后一个字取韵母和音调,然后再把它们的读音拼在一起,就组成了另一个字的读音。

这是自孙炎(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的《尔雅音义》后延续近千年的汉字注音方法。

历朝历代编撰的工具书和字典,如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北宋的《广韵》,明朝的《字汇》,清朝的《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注》,都采用了“反切法”给汉字注音。

反切法的学习者只需了解汉字有多少个声母和韵母(加音调),就可以完全拼出所有汉字。

同时,它有具有缺点:面对读音比较复杂的汉字,这一刀该切在什么位置,无法明确规定,有时候一刀能切除好几个字,如并徒干切,既能切出“坛”字,又能切出“湍”字。

杨知月也知道,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最好的办法,但是它不适合当下。

第一,汉语拼音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后的产物。

请问,她要如何在古代搞一个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脑洞再大也要遵守基本法则呀!

第二,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给汉字进行注音,确实让注音后的汉字通俗易懂,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对外传播都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可如今这年月,汉语才是国际通用语言,拉丁字母不知道在哪里窝着,它的传播面还比不上阿拉伯数字。

要是忽然搞出这么一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拼音方案,先别说百姓们会如何想,便是周悦竹那关便过不去。

杨知月可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那路人,按老祖宗的方法学习也没有太大问题。

毕竟在没有汉语拼音的时代,反切法可是足足流传了一千五百年。

你祖宗还是你祖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