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蓝田(1/2)
蔡文姬谢绝了曹操将她留居长元的美意,与董祀一道前往长安。
长安东西为八百里秦川,流经渭河,土地肥沃,是关中粮仓。
长安西部的眉县,曾为蜀国屯田基地。诸葛亮屯田五丈可谓原家喻户晓。当然这与诸葛亮死在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精神有关。
与五丈原相对称之地蓝田,接纳了布衣躬耕的一代才女蔡文姬。
此后,长安屯田都尉董祀,率数千名官兵在此复耕生产。因为战乱,大多农田荒废了。为了鼓励复耕生产,他鼓励官兵与当地女子婚配,壮大屯田队伍。
这种屯田方式,类似于现代的“建设兵团”。
招募流民屯田,分给无主荒地,贷给耕牛以助恢复生产。关中在李傕、郭汜之乱中,流入荆州的有十多万户。后来听说家乡恢复了秩序,纷纷回家,形成了军队地方为一体的屯田生产形势。只一、二年时间,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不仅解决了长期紧缺的军粮,各地收获的谷粮,达数千万斛之多。
曹操十分高兴。他充分肯定了屯田的功绩说:“因此大田,丰足军用,剿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
蔡文姬与董祀的第三次婚姻,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看好。认为他们不可能长久。但是,董祀与蔡琰,毕竟有过最初的青梅竹马。虽然中间有十几年分离,各自另外有过婚姻。但他们年少时建立起来的纯真友谊和爱恋,最终使他们的感情渐渐步入佳境。
蔡文姬之所以最终选择长安附近的蓝田作为自己后半生栖息之地,除了夫唱妇随跟随董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有父亲的遗迹,是父亲生前喜爱的地方。
一代名儒蔡邕,被迫跟随董卓迁徙到长安后,有一次与友人外出踏青来到蓝田。因喜爱蓝田山光水色,环境优雅,风光旖旎,于蓝田县城东南20里的悟真峪口,修建别墅一座。蓝田遂于这位大名鼎鼎的文豪结下不解之缘。
随夫迁徙到蓝田之后,因为同样喜爱父亲的故居,蔡文姬便与夫君把家安在了这里。
远离了都城喧嚣的人群,远离了嘈杂是非之地,蔡文姬一心著书习字,弹琴修性,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虽然,她依然想念自己在匈奴的两个儿子,常常会面向北方涕泪潸潸。
很快地,她与董祀又孕育了新的生命。一儿一女相跟着来到这个世界。
忽一日,雄霸一方,企图统一中国的乱世英雄曹公,带领他的军队长途征战到达这里。当他率领大军走出潼关之后,望见前面有一处树木萋萋,极其茂盛,便问手下:“那是什么地方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