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心意(2/2)
后堂亮着通亮的灯,绣娘们围坐在长案旁,手里的针线在粗布上翻飞,簌簌的声响像春蚕啃食桑叶。
温照影刚掀帘进来,就被苏氏塞了件半成的棉衣:“小姐快来,这袖口的盘扣还差几针,你手巧,准能缝得周正。”
案上堆着成匹的粗布和棉絮,空气中飘着棉线的清味。
温照影坐下,拿起针线,指尖穿过布面时,忽然想起江闻铃方才按在她手背上的微凉指尖,耳尖又悄悄热了。
“小姐,江侯爷送您回来的?”青禾凑过来,手里的顶针在灯下发亮,“我刚从后窗看见,他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呢。”
温照影的手顿了顿,棉线在指尖缠了个结。
她低头解线,迟疑道:“路上恰巧碰到。”
“恰巧?”青禾撇撇嘴,拿起件缝好的棉衣抖了抖,“就这么巧?几次都这么巧?”
她越说越觉得不对劲,眼睛亮起来:“小姐,江侯爷是不是……”
“青禾。”温照影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静。
她把缝好的盘扣举起来,在灯下看了看:“把这些棉衣打包吧,明早还要装车。”
青禾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忽然懂了。
小姐不是没察觉,只是不愿往深处想。
温照影拿起另一件棉衣,指尖抚过粗糙的布面。
江闻铃的心意,她懂,又不懂。
她不敢懂,细想过往的点点滴滴,不禁问,怎么会呢?
他早就说了,他是在报恩……
不论是何种情义,她欠他的,已经太多了。
江闻铃默默帮她挡了多少明枪暗箭,她知道的,已有许多,而那些她不知道的,皆是亏欠。
如今她离了侯府,又是他不动声色地铺好路,方才还救她于水火。
这份情太重,重到她不敢有半分逾矩的念想。
更何况,她此去渡州,前路茫茫,能不能平安回来都未可知,又怎能拖着他一起陷进来?
“小姐,这针脚真好。”林嫂拿着件她缝好的棉衣,在灯下啧啧赞叹,“渡州的百姓穿在身上,定能暖到心里去。”
温照影笑了笑,像浸了月光的泉:“能暖身就好。”
她说着,又低下头,针线穿过布面,发出轻微的声,像在叩问自己的心。
后堂里的灯一直亮到深夜,缝衣声渐渐稀疏,只剩下温照影还坐在案前。
她面前堆着小山似的棉衣,每件都缝得周正妥帖。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她发间的素玉簪上,泛着淡淡的光。
舒轻纺从前门进来,以为都歇息了,走到后堂才看到温照影的背影。
像株临水的玉兰,让人想靠近,又怕唐突了那份清贵。
“小姐,早些歇息吧。”舒轻纺忍不住出声,却见温照影摇摇头。
“明日至少要坐两个时辰的车,不着急。”
青禾端来的热茶凉了,温照影也没察觉。
她只是望着案上的棉衣,心里清清楚楚——
有些情分,只能记在心里,她能做的,是把路走得更稳些,不辜负他的周全,也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天快亮时,棉衣都缝好了。
温照影把它轻放,站起身活动了活动僵硬的肩颈。
窗外已泛起鱼肚白,远处传来第一声鸡鸣,像在催促着什么。
她知道,渡州的风雪在等着她。
那又如何呢?
她不怕,她的肩上,扛着绣娘们的生计,揣着济世的热忱,还有……那份被她小心收好,不敢轻易触碰的暖意。
她倚在窗上,伸手,发现雪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