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朔方冷泉,晋国的冷冻猪肉(1/2)
但,秦皇钟离也知道,其实太子这一派系也没有输,因为他们拖到了八月,已经充分预计了国库内粮食的数量,在不会引起国内粮荒的前提下才做出让步。
虽然是陈留王的主张得到了执行,但在国家大政上,钟离还是对太子的大局观表示了赞赏。
就在这两个月晋国朝堂君臣、皇子们围绕是否借兵大秦的问题明争暗斗之时,晋国民间经济却是波澜起伏。
没错,有了秦国的前车之鉴,晋国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但拥有上一世全部记忆的唐龙手里又怎么只有粮食这一张牌?
晋国的经济中心并州朔方城,现在就是晋国经济漩涡的中心。
朔方城是多国交通要道,本来就出产猪肉,又占有地理优势,逐渐就成为了晋国猪肉批发中心。
这个时代又没有冰箱,各种鲜肉都无法长期保鲜,所以大规模的批发中心很少,无他,不好保存而已。
唯有朔方这个地方有天然冷泉,冷泉的温度居然可以达到零下十八度,正是肉类保存的最好介质,所以这朔方城想不发达都不可得。
数十年来,随着朔方城冷泉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朔方猪肉批发市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几乎垄断了晋国八成的猪肉集散。
只是,在两个月前,朔方的猪肉市场开始出现了动**。
先是朔方八十一口冷泉中突然有一半不知什么原因,制冷效果下降,制冷温度只能到零上四度,这种温度下的猪肉,自然是比现在六月三十度的气温更能持久保存猪肉的新鲜度。
但却依然不能保证猪肉远销冷冻温度的需求。
不能远销,那就只有就近销售了。
于是,晋国朔方周边的猪肉价格由于供应量的暴增而急剧下跌。而距离朔方远一点的地方,由于猪肉不能冷冻运输,猪肉的供应量减少,猪肉价格却在稳步上涨。
猪肉,是晋国老百姓肉食的主要来源。老百姓只要稍稍有点钱,都会割上几斤猪肉改善一下生活的。
虽然是个小众产品,也并不是像粮食一样非吃不可,但交易量依然巨大。如此巨大交易量的支撑下,这价格一变动,自然就牵扯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朔方城八十一口冷泉分属不同的势力,现在不能制造零下十八度冷水的冷泉受制于销售半径小,售价低,虽然还有经济价值,但却远远不如能供应零下十八度冷水的冷泉。
经济价值发生变化,自然会引发利益重新分配,也就是各方势力要重新洗牌了。
一场血腥的争斗围绕冷泉的归属展开。
中间过程没有人知道,老百姓只知道,也就不到七天,原来的冷泉控制家族先后失踪,最后是一个叫做“京东”的势力统一了所有冷泉的归属。
换句话说,晋国八成以上的冷冻猪肉的供应就掌握在了这个“京东”势力的手中。
为了加强配送生意,保证新鲜猪肉的配送及时,“京东”在晋国大量招收员工,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建立了完善的配送网络,来保证用最快的时间把猪肉送到各个集市的猪肉摊子上。
这个时候,老百姓才发现,自己吃的猪肉涨价了。
不是涨价一点点,而是翻倍、翻几倍的涨价。
老百姓是终端消费者,他们只知道自己要掏更多的钱才能吃到原来份量的肉,虽然比以前更加新鲜一点点,但只要价格高了他们就会骂娘,当然,也就只是会骂娘而已。
但是,商人们却发现了商机。
“京东”囤积猪肉的收购价格也比以前那些冷泉拥有者要高,甚至也高了一倍。
对中间商和生猪养殖者来说,这就是最少比以前要高百分之百的利润,有这个利润**,这些中间商也就是到养殖户那里收购生猪的贩子们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的?
顿时,晋国养猪成风,收猪成风。
相关的猪肉养殖需要的饲料和用药也快速涨价,甚至,整个生猪的养殖生产链条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都是农户散养,再由生猪贩子挨家挨户去收购,一层层交给上线,经过屠宰、市集猪肉摊的销售,最后流入老百姓的餐桌。
现在呢?
由于养殖生猪有巨大的利润,于是在有心人的指导下,能够赚大钱的大规模养猪场出现了。
自然,能有财力和实力建设大规模养猪场的可都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也不能买到使用冷泉的资格,也保证不住这养猪获得的巨大利润。
只有贵族财阀才能玩转整个产业链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