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被逐出师门后成为修真界大佬 > 82.金川粮荒,人祸其实是内耗

82.金川粮荒,人祸其实是内耗(2/2)

目录

本来老百姓觉得,把自己的存粮高价卖给金川城主,等一直稳定给他们供应粮食的他国船队来了,再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粮食,这样就能小赚一笔差价。

老百姓还是留足了等候船队到来的粮食,甚至还有富裕一点,但这船队不是晚一两天,而是晚了十天后还没有到来的踪影。

结果,就这么一念之贪,导致以金川城为中心,方圆五百里内包括农民、地主、贵族家庭等,所有的家庭都缺粮。

“原因不谈了,谈谈如何解决吧?”既然自己买粮食是造成这次大范围缺粮的主要原因,那自然对缺粮的原因是不能追究下去了。

剩下的也就是谈论解决方法了。

到底是城主府第一谋士,稍微沉吟,许瓯立即拿出了自己的建议:

“为今之计,只有粮食涨价,让粮食涨价,吃得起粮食的人就少了,那么存粮能坚持的时间就会变长,就给我们争取了时间。

然后,城主大人要立即派人到有粮食的州郡求援,用现银购买粮食回来救急,然后安排人进入其他国家粮食产区收购粮食。

同时还要调查越国和楚国粮船来不了的真正原因,他们也都是生意人,以后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好,你安排人去办。”本来就谋略不足的白擎天,立即就采纳了许瓯的建议。

这也是白擎天的优点,他虽然谋略不足,但他有自知之明,绝对不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乱拿主意。而且,一旦取得了他的信任后,他那是绝对的用人不疑。

所以,某些时候,这许瓯倒是可以代表白擎天出面处理许多事情。

必然这次缺粮的事情处理,白擎天就把许瓯推了出来,表面上看起来许瓯的权利很大,但这何尝不是白擎天的大智若愚?

一旦,许瓯处理不好,因为粮食问题激起民变,他还可以把这事情都推到许瓯的身上,然后斩许瓯的人头来平息老百姓的怒火,算是为自己留了一个退步。

这就是上位者的思维模式,毕竟,在权术上就是白擎天擅长的领域了。

星历237年十二月十六日。

城主府控制的粮行、大粮店全面进入涨价通道。

每斗粮食从二十文涨价到了五十文,第一次涨价的幅度就达到了百分之一百五十。

这涨价的举措似乎是带来了许瓯想要的结果,当天的粮食销售果然就只有平时销售数量的一半。

这么一来,本来买五天的存粮就可以买六天。

在许瓯的计划中,若是都如此,那么存粮就可以拖十天。

只是,许瓯高兴之余,忘记了限购这一必须有的措施。

结果,第二天,报复性的采购就发生了。

有句话许瓯或许忘记了,那就是“民以食为天”。

哪怕你粮食再贵,难道人可以不吃饭吗?

在第一天突然涨价似乎是劝退了没有带够银子的穷人后,哪怕在第二天粮价涨到了一百文一斗的情况下,依然发生了抢购。

因为许瓯忘记了出台限购政策,仅仅一个上午,城中的存粮就消失了一大半。

这还是在许瓯紧急叫停粮食销售的情况下,若是他再晚两个小时叫停,这粮店、粮行的粮食必然会被听到城中缺粮消息的老百姓给抢购一空。

当然,这其中的主力购买者是那些高价卖掉自己家存粮的地主、贵族等不缺钱的大户,至于那些真正的穷人,已经吃不起大米、白面了。

多数穷人都已经开始靠杂粮、野菜、树皮充饥了。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粮食涨价已经不是针对贫苦之人了,此时有钱的人也就算是中产阶级这些平时还算比较富裕的家庭。

这些中产阶级才是整个秦国的统治基础。

不然呢?你指望那饭都吃不上的贫民大量交税?怎么可能?贫民都是在给各种中产做帮工,做伙计。

好不容易熬到第三天,城主府就已经把粮价涨到了三百文一斗,每人限购一斗。最关键的是,面对广大老百姓的粮店,只开一个时辰,买不到就是你倒霉。

就这么个买法,到第七天,哪怕到了一两白银一斗的价格,城内粮店、粮行也没有粮食可以买了。

不怕你出的价格再高,可是面对空空如也的粮店,老百姓也是欲哭无泪。

关键是此时已经是十二月二十三日,算是秦国人的小年。

就在这么一个全城恐慌,城主府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店铺“万三货栈”开始用一两银子一斗的价格向城内粮店小批量地供货。

粮店也要赚钱啊,一两银子的成本,自然要用翻一倍的价格出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