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要当大官 > 第185章 金融发展 十月字跡

第185章 金融发展 十月字跡(1/2)

目录

第185章 金融发展 十月字跡

武库之中,儘是一些刀剑兵枪甲冑,经过二百多年早已腐朽陈旧而不能用。

但奇怪的是,书库中的书籍却还歷久弥新,仿佛有人保养一样,字跡依然清晰可辨。

这些书籍都被送入了安昕所居住的园林之中。

在园林的东南角本有一文昌塔,便將这些书籍请入了文昌塔之中。

“哥哥。”

安昕人在西厢过,被武丽君叫住。

他来到丽君窗前,凑近她的脸蛋亲了一下,惹得丽君白皙的脸蛋微红。

见她正在算帐,便问道:“地宫之中有多少银两”

“白银、黄金、珠宝,总共折银一千一百余万两。”

武丽君说道。

“少了点儿。”

安昕说道。

这比他想像中的数量少了很多。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数目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那时候,前秦已经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很多地方已经是听宣不听调,皇权政令覆盖的范围已经很小,怕是税银都征不上来多少了。

又是仓皇南逃之前带不走东西,能有这个数目已经不错了。

银银库,现在储银有多少”

武丽君如数家珍道:“扬州光是八家大盐商家族存银,就四千四百余万两!再加上其余富商、豪强、士绅等存银也有四百多万两,总共已经有四千九百万两。

如今,再加上地宫之中这一千一百万两,扬州银库的存银总共已经达到了六千万两。

再加上东阳府那边,如今也有两千四百万两白银。

整个青云银行的总储银为八千四百余万两。”

八千四百余万两白银说出口的时候,武丽君的身躯都激动的有点儿颤抖。这样的存银数量,即便已经是见过大世面的主,此刻也忍不住心中震撼。

去年,大燕岁入的帐面数据是两千四百万,但除掉地方官府截留、官员贪腐、运输损耗、专款专用之外,能到太仓银库之中的岁入竟然不超过四百万两,就这四百万两还要给九边发餉,给剿匪军队发餉,去岁年初时候,浙江发大水朝廷抠抠搜搜拿出二十万两,还没到浙江就已经被分完了。

他们手中这八千四百余万两白银,虽然大部分都是盐商、海商、士绅、壕商,以及东阳府军械局、青云商號的一些厂子的存银。

但也是银行可支配的一大笔钱,这一笔钱光是堆积起来都能堆成一座银山,三十吨的大运重卡都要一百零五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看来接下来,东阳府乃至吴州省的工业发展,就要进入一个快车道了。”

安昕心情很好的说道。

安国军中现在整理出来的“三民论”,能很好的解释安昕想要的。他要更多的人,更多的人心,更多的民望,要综合实力更强的国家,如此国运昌隆,他才能获得更多的气运,得到更多的灵气,推动修炼稳步晋升,进入下一个境界。

他不求万世之江山,只求一世成仙,於官场上摸爬滚打,在名利场中修行自身,求个超脱自在。

“是。”

武丽君脸上带著笑,隨著青云银行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整个青云商號中最重要的產业。

甚至已经不再只是商业行为,隨著她主动学习安昕给她的后世金融知识,她越发明白银行业的重要性,也知道了青云银行在安昕那里的重要性。

而哥哥將这样重要的產业交给了她,自然是对於她足够的信任,这让她在心里感到无比满足。

“现在,青云银行可以发行八千四百余万两的票证,这一笔钱流入市场之中,足以带动各项產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了。“

武丽君说道。

这一次,盐商的存银,说是“存”不如说是“借”,银行给他们开出的是一张盖有银行大印,写明金额、利率、对付日期的存条,同样说是“存条”不如说是“欠条”。

实际上,哪怕是后世各国银行所发行的信用货幣,也属於“欠条”,比如我出卖时间、劳动力打工赚了一百元钱,这一百元就是社会欠我的钱,我將这一张欠条出去买了东西,就等於社会用商品还了我的债务。

而盐商所获得这一张“欠条”的定期为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银行给他们年息四厘c

而这五年时间里,他们是不能支取的。

所以,青云银行拥有这盐商贡献的四千四百万两白银的五年使用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票证。

“或许,我们也可以多发行一些票证,比如发行一亿两白银的票证,只要我们做好记录,也不会影响我们的银行业务。”

武丽君提议说道。

安昕却摇摇头:“现在暂且不要这么做,再等一些时间,等吴州安定下来,我们的实力也足够强大了,届时再这么做。

甚至以后发行政府信用货幣。

但现在,青云银行刚刚起步,既然確立了银本位的制度,就必须坚持足银兑付』原则,把信用的金招牌树起来,现在不要开一个坏头。

不过,你倒是可以先学习和制定准备金制度,了解市场需求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体系以后,再去逐步超发一部分票证。“

实际上,盐商的存银拿到定期存单,而这些银子发出的票证,也已经成为银行准备金了。

等到吴州彻底稳定下来以后,准备金制度上马,再慢慢的、分阶段的將白银退出流通,准备金转向信用调控,货幣发行不够的问题就不再是一个困扰了。

安昕又和武丽君商討了一下其中细节,便离开了西厢,朝著位於东南的文昌塔去。

文昌塔有七层,整体设计非常漂亮。

进入其中,底层塔楼之中摆放著一些名人字画,从上面的题跋来看,歷史传承有序,应该是真品。

“盐商还是有钱吶!”

安昕感嘆一声,顺著盘旋的楼梯往上爬去。

从地宫里面得到的书籍摆放在第五六七层上。

得来的图书数量並不多,但能被前秦收藏在地宫之中,那说明这些书籍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既有一些线装书,也有一些些竹简。

这些书籍已经被分门別类的放在了书架之中,五楼多是一些诸子百家的典籍,大部分都是一些儒家、法家经典,第三多的便是一些墨家典籍。

安昕在五楼快速翻看一番,就继续上了六楼。

六楼之中,多是一些两汉武道,道家心法,安昕在这里一一翻看,发现这里面的功法、术数自己或许也能修行。他掏出手机,开始对这些书籍进行扫描,哗啦啦的翻页中,將之扫描成pdf版的。

“嗯”

当安昕翻开一本线装书进行拍照的时候,忽然一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