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 第146章 首个国际数学奖项【二合一求月票】

第146章 首个国际数学奖项【二合一求月票】(2/2)

目录

早在首次踏进燕大图书馆,因陶哲轩三十一岁获得菲尔兹奖的时候,他便暗自说出了那句‘数学人当如是’。

完全不夸张的讲,对于菲尔兹奖他志在必得。

要知道除了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外,数论皇冠上的最后那颗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也正处在攻坚阶段,甚至以后还有可能把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的霍奇猜想解决掉。

如此成就若不能拿到菲尔兹奖,那只能说此奖项在国际数学界上也没啥含金量了。

“我会为国内的数学先辈们,实现这个愿景。”徐铭回过神斩钉截铁表态。

张鲁平沉声吐出一个字。

“好。”

“有你这番话,我们就彻底放心了。”田纲脸上堆满笑容顺着往下说。

而接下来的时间。

则初步确定下月参加颁奖典礼的人员,并让徐铭提前做好准备和安排。

待田纲院士和郑以中以及冯长平离开之后,徐铭则依旧留在导师办公室,向其说起明天要去参观风洞实验。

主要之前航空材料研究院,是面向数院对接,希望他能过去改造相场模型帮忙。

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张鲁平本就知情,自然也就不存在保密相关的情况。

张鲁平早知道,徐铭只用大半个月时间,便构建出了新的磁场耦合相场模型,并适配算法使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涂层颗粒的粗化过程。

尽管有之前改造控制方程,预测量子材料参数的例子作为参考。

得知消息后依旧不可避免的感到吃惊。

同时心里还难免有些复杂。

相场模型是他最先在国内开始研究,可以说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然却在自己学生手中发扬光大。

且通过改造创新,还扩大了相场模型的应用范围。

按理来说这应该感到高兴,但又怎么可能,心里面没有半点遗憾。

不过他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

随即同徐铭讲。

“那你就跟着李院长去吧,我也想看看,相场模型究竟能否应用到隐身涂层设计。”

“它的价值越高,便越有助于我国的科研事业腾飞。”

讲到这里他未做停顿又补充道:“记得不要耽误了下月的颁奖典礼。”

“我知道了导师。”徐铭点点头表示知晓。

接下来他也不再过多逗留,从理教楼出来,便先返回自己的博士生宿舍。

首先打开电脑登上邮箱,果然看到有不少新的邮件。

除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国际数学联盟外,还包括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萨纳克教授,以及罗格斯大学伊万尼克教授的祝贺邮件。

两人同时行使自己的权利,提名他为本届拉马努金奖获得者。

如今奖项正式确定下来,他们当然也会第一时间被告知相应的结果。

且届时也会出席颁奖典礼。

对此徐铭倒也没啥好说的,当即便撰写回复邮件。

向奖项主体负责机构,以及两位教授表示感谢,并在邮件中提到非常期待与两人的再次见面。

待把这件事处理好之后,才开始简单收拾东西。

……

翌日。

徐铭准时又来到航空材料研究院,同李何伟院士一行几人前往实验地。

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作为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主体研发机构,但原型机需要的风洞实验,却是在旁边临近的涪城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进行。

毕竟这里拥有着全国最大的风洞实验基地。

在李何伟的主动邀请下,徐铭坐在他旁边座位,路上听到对方补充新的情况。

“我刚接到锦飞那边的消息,说这次空军方面也会有人过来参观实验,看来他们对新型隐身战斗机,同样是等不及想尽快看到首飞。”

“希望到时候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徐铭把李何伟院长的话听完,然嘴唇动了动最终却并未插嘴回应。

只能说对于这种情况他非常理解。

如今放眼国际,海外有最先进的猛禽战斗机,以及有着四代半水准的阵风双发战斗机,反观国内的三代机歼10都才服役没有多久。

正值形式多变的局面下,确实迫切希望看到国产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问世。

当然徐铭对自己的电磁耦合相场模型,还是比较胸有成竹有信心的。

所模拟出的颗粒粗化过程,误差数值应当处于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到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反向优化。

再者说到了眼下这步,新的涂层设计方案都已经制备出样品即将实验,关于相场模型的讨论,只能等待最终的验证结果出来才行。

届时效果究竟如何,会非常清晰。

约摸用了几个多小时的时间,徐铭跟着李何伟一行人顺利到达涪城。

且刚出来便迎上前来迎接的邢晖和许宇凡,以及还有跟在人群中的林伟。

“院长。”

“对原型机的新一轮验证,定在明天上午,我们先去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邢晖快步迎上李何伟,汇报起这边的情况。

闻言李何伟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接下来待众人坐进车,前往空气动力研究中心,特意挨着徐铭的林伟顿时忍不住开启话痨模式。

“徐师弟。”

“我就猜到你肯定会过来,所以专门跟着接你。”

“之前没能亲眼见到,你创新改造相场模型的控制方程和算法,帮助物院解决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这回倒是终于有了机会。”

“谢谢师兄对我的信任。”徐铭扭过头回应句。

他们两人的对话,也被车上其他人听进耳中,不过可能因为此刻心里肩负的压力实在太大,使得整体氛围显得有些沉默没人搭话。

原型机每次进行风洞验证,测试的项目有很多种。

对隐身涂层的实验只是其中一项。

而由于正式验证要明天开始,这使得徐铭下午的时候基本没什么事。

安排好晚上住的地方,便在师兄林伟的带领下,参观起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内部。

说起来徐铭还是首次见到国内风洞群,具有着强大的模拟能力,是研发先进战机飞机必不可少的存在。

属于航空工业的核心力量。

“是不是很震撼,我刚来这里的时候,表情比你还要夸张的多。”

风洞旁林伟笑着搭话,相比还在学校里的时候,整个人要成熟上不少。

学校里的课题相比研究院的重点项目,复杂程度和难度上肯定是存在差别的,林伟作为数学生能这么快适应并融入其中,想必私下也没少付出心血和汗水。

对此徐铭也为其感到高兴。

点点头认可道:“确实非常震撼。”

第二天。

在李何伟院长的主动介绍下,徐铭终于见到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总设计师。

“小徐。”

“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国五代机的总设计师杨威杨教授。”

几乎是李何伟话音落下的瞬间,徐铭忙礼貌叫人。

“杨教授好。”

下秒李何伟的话音并未落下,又转头向杨威介绍起徐铭的相关情况。

“老杨。”

“小徐可是年轻一辈最有天赋的天才,不但在数学和物理上做出贡献为国争光,所构建出的相场模型更是帮助集团大幅度缩短了发动机研发周期。”

“这次我们能那么快完成新的涂层设计方案,也正是依靠相场模型预测颗粒粗化过程。”

杨威听完李何伟的话,伸出手和徐铭握了下。

“燕大的数学天才我当然知道,不过这次涂层设计方案能否过关通过,还要看等下的风洞验证结果。”

虽对徐铭称不上陌生,却也不是多么热情,除今天的风洞验证太过重要。

更是因为数论分支和战斗机设计,关联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说实话对于李何伟大胆选择相场模型,所完成的新涂层设计方案他持保留态度。

而不多时在正式进行风洞验证前,空军方面的人员也顺利来到基地,注意力全部都在那等比缩小的原型机上。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