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干锅系列(1/2)
第280章干锅系列
京中食肆皆会随季节及应季的食材调整自家的菜品,吴记川饭亦不例外。
冬季无疑是最不友好的季节,菜蔬品类尤为稀少,且因天寒地冻,菜肴难以保温,不利于耗时较长的酒宴。
以七十二正店为首的大型酒楼,可为雅间食客提供宫廷宴饮式的分餐制服务,或者干脆推出暖炉宴。
所谓暖炉宴,即将炭火装入炉具,炉口往往会罩一个镂空的网盖,投入几颗香料到尚有余热的炉灰中熏炙,营造出暖香浮动的氛围。
或烤肉,或涮菜,客人则围坐在炉旁聊天、饮酒,吃现烤或现涮出来的热菜。
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描绘的便是围炉把酒夜话的场景。
酒楼里的暖炉宴通常会安排专人服务,消费自然不低。
吴铭也有意推出几道适合冬天吃的热乎菜,一边煨煮一边食用的干锅系列无疑是最佳选择。
干锅是自火锅演变而来的江湖菜,说白了就是少汤亮油版的火锅。因其口味浓厚,食材丰富,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两边馆子同时上新。
干锅的主要味型为麻辣干香,且是越吃越香,川味饭馆可以保留原汁原味,吴记川饭则须照顾宋人的口味,调整味型,只取其干香椒麻,就算客人要求,也只做微微辣。
这都不是问题,干锅虽是川菜,但早已走出四川,遍及全国,不吃辣的地区后早已改良出不辣的版本。
在川味饭馆,可以推出一个干锅系列,但在吴记川饭,只在雅间里推出两道菜品:干锅鸡和干锅(千叶)豆腐,有不辣和微辣两种辣度可供选择。
之所以不在店堂里售卖,一是定价高;二是此菜需要用炉具持续加热,把味道煨进菜里,从而越吃越香。
换言之,干锅须慢品,这与店堂里追求快速翻台的目标背道而驰。
当吴铭抱著精致的陶土炉具走进厨房,立时受到三个厨娘的瞩目。
不待小谢开口询问,吴铭迳自道:「入冬了,店里的菜品也该上新了,今日教你们做干锅。」
干锅系列的做法不难,关键在于炒料。
有的饭馆会偷懒,拿火锅底料来炒,无论选用哪种主食材,炒出来都是一个味道,做成了麻辣香锅的模样。
而干锅做得好的饭店,每一锅都是经过独门秘方配制,味型各有差异,原本辣就有多种风味和变化,麻辣、酸辣、泡椒、怪味——不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
不多会儿,厨房里便飘荡起浓郁的辣香。
这不过是仙家灶房里的日常。
何双双和锦儿刚入职那会儿,常被呛得眼泪流,暗自腹诽仙人口味真重,如今已经习以为常。
「孙福」
吴铭叫来孙福,教他如何使用炉具加热。
他采购了两种炉具,一种是最常见的酒精炉,用于川味饭馆;另一种则是专为吴记雅间准备的陶土炉,现代的大路货,放在一千年前便是珍品。
他接著取出一个白色圆块:「把这个放进炉膛里,用火镰点燃,将锅具放在上面即可。」
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以前在狄公府上当差,孙福置办过暖炉会,他有相关经验,知道该怎么做。
令他吃惊的是,吴掌柜竟以珍贵的蜡块作燃料!
不止孙福,三个厨娘亦是愕然瞠目。
无怪四人有此反应,当一个东西长得像蜡块,燃烧时像蜡块,它不是蜡块,难道还能是固体酒精?
固体酒精算是高配的蜡块,火焰均匀,燃烧温度更高,且不会滴蜡,也不会产生烟尘和黑色残渣。
或许正因如此,两界门才准许其通过。
吴铭打算用它来加热干锅,以及出摊时引燃木炭。
倘若旁人问起,他便指酒精为蜡。
宋代没有石蜡,只有蜂蜡和虫蜡,后者多产自蜀地,故又称作川蜡。川饭店以川蜡待客,很合理吧?
又因一支蜡烛的市价高达两百文,这部分成本自然要算进菜价里。
吴记雅间,主打一个高端!
干锅系列另有一个好处:该系列是热菜里少数适合外带的。
只不过,吴记生意火爆,光是接待堂食的顾客,已略显捉襟见肘,哪还有工夫接「外卖订单」?
干锅外带仅限于本店的会员,且要自备炉具,算是会员福利。
天气转寒后,吴铭便不再给醉翁供应除卤肉外的酒食。
欧阳修曾遣人来讨要适合热饮的玉髓,吴铭自是婉拒。卖给对方冰镇啤酒纯属意外,在取得酿酒权之前,他不会公然售卖私酿。
又遣人欲订雅间,吴铭只能说声抱款。虽说会员享有优先预订雅间的福利,但已经订出去的雅间,自然无法「改签」。
寒食节那日,醉翁意欲请他上门操持暖炉会,吴铭再度婉拒。
回头想想,近些日子,他已对本店尊贵的SVIP达成三连拒,实非待会员之道。
是以,待醉翁家的仆役前来打包卤味,吴铭便将干锅可外带之事告知。
那仆役拎著食盒回府禀报,不多时,又捧著陶锅匆匆赶来。
「老爷要一份干锅豆腐,微辣。」
一连好几个月,几乎每晚都吃吴记的菜肴,如今的欧阳修多少能接受一点辣味。
千叶豆腐其实并非传统豆腐,而是以大豆分离蛋白、木薯淀粉、植物油为主要原料,添加盐、
糖、增稠剂等辅料制成的大豆蛋白制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