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看不见的朋友(1/2)
“事情就是这样,我所对他的了解只有这些。”
老板把他对男子所知道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张恒。
在老板的回忆里,这个男子小时候好像就有点幻想症。
他经常跟老板说,他有一个叫痴的朋友。
每每一到夜幕降临就会出来。
而村里并没有叫痴的孩子,而且男子平日里也不爱跟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只有老板这一个朋友。
老板担心男子是因为父母双亡而产生的神经异常,怕他出事。
还因此在男子家里留宿过一段时日,但是并没有见到那位男子口中叫痴的朋友。
老板的家庭一直都很宽裕,世代都是以做生意为什主。
他还因此花了大笔的费用还去咨询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的回答就是当人在感到孤独的时候就容易有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叫做“幻想伙伴”。
一般这种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失。
心理医生叫老板平日里多关心照顾男子,这种情况也会慢慢有所改善,直至消失。
“当时你们多大啊?”崔琴心突然打断的问道。
因为一般产生这种幻想时,只有年纪尚小的孩子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时,七八岁左右。”老板会回忆道。
而距离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他也并不太确定这是不是造成男子如此应激的重要原因。
童年时期就缺少父母的陪伴,平时还没有什么伙伴,容易幻想一个“看不见的朋友”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自愈情况。
“哦,他甚至还经常一个人对着空气说话,每次跟我谈起他那位叫痴的朋友时,总是眉飞色舞的,好像真的存在一般。”
老板接着补充一句:“说不定是他那个叫痴的朋友让他突然变成这样的。”
这就让人十分疑惑了,张恒前世也是大老板,为了能够跟人谈生意他也特意自学了一段心理学。
这种心理情况他自然是有所了解。
哪怕是幻想的朋友,他也会引导幻想者往好的方向发展,算是一种心理上自愈的表现。
怎么可能会让男子像动物一样应激呢?
除了这件事情外,老板实在也回忆不起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让男子的行为变得如此反常。
看着地上正处于昏迷的男子,老板不禁也叹了口气。
“其实他特别的聪明,以前上学时只需要听一堂课就懂了,甚至还能考全班第一。”
“那后来呢?”
“后来因为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小小年纪就辍学了。”
老板的父亲也是个善良的人,得知男子的情况后,还特意资助男子读书,但是却被男子拒绝了。
因为不能在一块上放学,老板与男子之间越来越没有共同话题,无形中也渐渐形成了了一道隔阂。
男子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对老板敞开心扉,反而身上多了份世俗礼仪中大人们的客套老练。
这也就是前面张恒在男子身上感受到的,心思细腻,职场老油条的表现。
如果男子在外打拼,定能有一番作为。
最起码能够超越很多同龄人。
“可能是我对他的关心太少了吧。”老板有些愧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