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回乡(2/2)
李牧延的轿子从六渡街过,迎面刚好有人过来,那人瞥见官轿,神色一愣,再倒退已来不及,左右一看,当机立断隐入了附近一家店中。
而始料未及,那轿子竟也在这店前停下。
李牧延走进长清斋,与徐燕来打了个照面,两人都是一怔,顿了一会儿,他问:“你……在这儿有事?”
徐燕来摇摇头,转了脸。
旁边骆长清也不知道她方才突然跳进来做什么,没法回答,只好向李牧延问:“不知大人所来何事?”
“正好路过,就把你的书信带过来了,还有一封是给顾掌柜的,劳烦你转交吧。”他拿出两信笺递过去,得空看向徐燕来,再问,“你何时嫁?”
骆长清惊了一下,抬眼看看他们,见开口的人不喜不惊,温情的话被说出了无情的意味,她微叹气,复低下头。
耳边听徐燕来淡淡道:“再让我想想。”
“本官说过,只等你一人,不会食言,你想好了就来告诉我。”李牧延的语气比她还淡,面上仍是没有什么表情,便是连目光也未有丝毫的闪烁。
他说完,继续看向骆长清:“也许陆大人的信中也提到了,他如今已升户部侍郎,恭喜了。”
看信的人手指微颤,脸色苍白,叫旁边两人看得讶异:这是乐得都不正常了?
骆长清揪着信纸抬眼,不回他方才的话,只惶然问:“王瑾玉因贪赃被判了流刑?”
“王瑾玉?”徐燕来忽问。
李牧延点头:“做官不为民,罪有应得。”又一顿,疑惑道,“你认识他?”
再看向徐燕来:“你也认识他?”
徐燕来抿抿嘴,没好意思作声。
李牧延不再追问,过了会儿,但听骆长清喃喃道:“他是我弟弟。”
“弟弟!”两人惊了。
“幼年失散,有幸重逢,可……还没来得及有太多的机会相处。”她哀道,“他……他当真会做这样的事?我不信,我得去找他……”
李牧延叹道:“不管做没做,人已经发配了,莫说你我,就是这陆大人,也没办法救他。”
一语惊了惶恐之人,是啊,陆陵离得近,一定早想过办法的,可结局不还是这样?
她无力坐在桌边,悲伤翻江倒海,神思恍恍惚惚,眼前闪过都是王瑾玉那和煦如春风的笑。
她以前不敢去想他幼时经历,如今又惧怕思量他流刑之苦,一念就心疼,蚀骨之疼无法排解,最痛的是她全都无计可施。
另两人不擅安慰,徐燕来朝李牧延看了好几眼,不是在催促他想办法,是想等他走,可对方一直不走,她等不及了,只得硬着头皮道:“骆姑娘,王瑾玉不会贪赃枉法。”
骆长清看向她,苦涩一笑:“谢谢你。”
“我不是在安慰你,我是确定。”她急了,“我曾经绑过他,给他好几箱金银珠玉,可他不为所动,分毫未拿,我确定这个人绝不是贪财之人。”
她顿了顿,又道:“而且他也不惧威胁,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诚然人都会变,可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不会这般容易改变,那些能轻易变换的,只不过是……性本如此,未曾显露。”
她说完偷偷朝李牧延看了眼,正巧李牧延也在看她,她正要躲回目光,听对方开了口:“原来你还绑过其他的朝廷命官?”
“我只是想要他给乌衣寨当教书先生,而且那时候他还没有考取功名,不算官员……”她连忙举着手解释,话没说完,忽又顿住了。
也许对方并没有兴趣听什么解释。
她悻悻收回手,想了想,走到骆长清面前:“他一定是被冤枉的,我帮你去查。”
骆长清连忙起身:“能查吗,如何查?”
“我让寨子里的兄弟先试着找到王瑾玉,问一问情况。”
“我也一起去。”她抓紧眼前人。
徐燕来摇摇头:“你去岂不添乱?”
她怔了一怔,是的,她即便跟着去,也什么用都起不了,闭眼深吸了口气,她只好放弃,连连道谢。
“你就等着吧,我这就回去安排。”徐燕来甩甩衣袖往外走去,经过李牧延身边,微顿了下。
李牧延正好道:“那我这里该能助你。”
她瘪瘪嘴:“这个时候官家出手就是打草惊蛇,还是让我们这些山匪走旁门左道吧。”
她跳出了厅堂,转眼就没了身影,李牧延又安慰了几句,便也离开。
骆长清忧心仲仲地等待了月余,徐燕来说王瑾玉的发配行程隐秘,怕还需要一段时间找,她也只能继续等。
又等了许久,乌衣寨的消息没再等来,倒是陆陵回了潍远县。
他便服回来,仍住在长清斋,本不打算惊扰本地官府,但回来的消息是瞒不住的,官员乡绅少不得见上一番,接连忙碌好几天,才算是消停下来。
安静的时候,便又是坐在长清斋里的悠闲时光,有客人来来往往,屋内的人忙忙碌碌,他想搭把手,却发现已经生疏,手臂抬了半天,最终没好意思问一问他们该如何做,只好默默收回。
到了午后,客人少了,主人便得空坐在他的旁边,沏了新茶,暖洋洋的阳光铺进厅堂,照得人生了倦意。